最开始,负责此地相关事务之人乃是王高,但此刻他仍身在遥远的巴比伦。于是乎,这一重任便转交到了中军都督同知康茂手中。
此时此刻,康茂正与大司农属下部丞何求并肩而立于此地。他们依据着鸿胪寺丞范文传递回来的机密情报,有条不紊地执行着秦国那精妙绝伦的制衡策略,并精心分配着两国之间的贸易份额。
在三人齐心协力、紧密合作之下,上埃及和下埃及陷入了一场激烈而胶着的争斗之中。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谁也无法轻易占据上风,获得优势地位。然而,唯有秦国凭借着巧妙的贸易手段,得以从中谋取丰厚的利益。
从康茂与何求所呈上的报告来看,尽管两国目前尚未走到山穷水尽的绝境,但仍然能够搜罗出一定数量的金银财宝,用以向秦国购置至关重要的粮食、武器以及盔甲等物资。
既然两国情况尚且如此乐观,那么刘胥自然也就失去了继续处置埃及问题的兴致。随后,他随口询问起都水监对于在苏伊士地区开凿一条运河以连通红海与地中海一事是否具有可行性。
值得一提的是,此地的都水监李宾对于此事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与关注。自从抵达此地以来,他始终不辞辛劳地带领众人展开实地测量工作。
根据他所获取到的数据信息推断,若要顺利完成此项浩大工程,至少需要动员上百万名劳工参与其中,并且耗费长达十几年之久的时间方才有可能大功告成。
听到此处,刘胥不禁皱起眉头,连连摇头说道:“此举耗费甚巨,实非良策啊!除非另有更为经济实惠之法,否则这般浩大工程断无可能施行。”李宾对此亦是心知肚明,旋即向刘胥呈上了第二套方案。
原来,当两国金银储备匮乏之时,可以令其以人力来换取所需物资。而这些人力则可投入到开凿运河的工作当中,假以时日,积少成多,终有一日能够成功贯通河道。至于秦国方面,只需确保这批劳工的口粮供应即可。
此计虽缓,但却实惠且无需过多成本支出。尤其是考虑到双方所提供的人力极有可能以黑人居多,这恰是刘胥最为厌恶之人种,仅次于那令人反感的印度人。即便其间有所伤亡,他亦不会太过在意。
于是,刘胥当即下令李宾进一步完善该计划,并呈交上级审查。待审核通过之后,他自会予以批准,并指派康茂、何求以及范文三位协同李宾共同执行此项任务。
既已至此,刘胥心想倒不如亲自前去一探究竟,瞧瞧那尼罗河三角洲究竟是否如传闻中那般富庶丰饶,又或者是否如同西方伪史论所言尚未成型。
当众人终于抵达秦国所掌控的区域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大为震惊。只见环绕着泄湖的周边地区,已然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颇具规模的农业景观。众多村庄和城镇如繁星般点缀在这片曾经没有淡水注入且与大海隔绝的泄湖畔,人们辛勤地开垦田地,播种希望。
就在这时,听闻秦王大驾已至,远在亚历山大城的范文匆匆赶来觐见。刘胥见到范文后,迫不及待地向他详细询问起关于埃及的真实历史。
范文不敢怠慢,连忙将自己在埃及精心搜集到的各类资料逐一呈递上来。刘胥接过这些珍贵的资料,逐页翻阅,神情专注而认真。随着阅读的深入,他对这个神秘古国的了解也越发深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