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出,两者的分工明确,太乐署属于雅乐,主要用于娱神;而乐府则属于俗乐,主要用于娱人。
与音乐配套的舞蹈,在雅乐上有着特殊的划分,它是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秦国对周礼的继承和发展。在这个体系中,不同身份和等级的人享受着特定的待遇和礼仪。
皇帝作为最高等级的贵族,在礼乐使用上拥有最高的规格。他采用的是西周王一级别的规格,乐队编制为四面,乐舞则是八佾,也就是六十四人。这种规格的乐舞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它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尊严,彰显出皇帝的尊贵地位。
诸侯王作为仅次于皇帝的贵族等级,其乐队编制为三面(缺北面),乐舞为六佾,即四十八人。他们的乐舞规格仅次于天子,体现了他们在地方上的统治地位和重要性。这些诸侯王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一定的权力和影响力,但仍然需要遵循天子的礼教规范。
诸侯作为高等级别的贵族,乐队编制为二面(缺北和东),乐舞为四佾,即三十二人。他们的乐舞规格反映了他们在社会中的中等地位和职责。虽然不如天子和诸侯王那样显赫,但诸侯们依然是社会的精英阶层,拥有一定的财富和地位。
卿大夫,这一阶层的贵族处于社会的中层,其地位和权力相对较低。他们的乐队规模较小,仅在宫殿的南侧设置一面乐器,乐舞表演则采用二佾的形式,意味着仅有十六人的队伍参与其中。尽管士的乐舞规格相对较低,但他们在社会中仍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秦国,诸侯分为公、侯、伯三个级别,可以享受到四佾的待遇,这些诸侯属于正式封国的贵族。然而,子、男两个级别则被归入卿的范畴。卿大夫中的卿通常是三品以上的高级官员,而大夫则是四至六品的官员。他们只能享受到最低级别的舞乐,用于演奏雅乐以进行祭祀活动。至于六品以下的官员和平民,则完全没有资格使用雅乐舞蹈。
礼乐不仅仅是一种确立社会等级的制度,更是秦国对属国以及国内中高级官吏实施监控的手段。通过严格规定各级别贵族所能享用的音乐和舞蹈规模,秦国能够有效地控制社会秩序,并确保各阶层之间的明确界限。同时,对于那些难以定罪的官员,礼乐逾制成为了一个方便且有效的处理借口。
所有雅乐演奏的乐者和舞者,都归属于太乐署统一管理,他们的身份地位由皇家赐予。这种集中管理方式使得秦国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监督雅乐的演奏和传承,确保其在政治和文化方面的重要性得到充分体现。
也是直接监听拥有雅乐之家贵族官员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