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个年代,土地种植的农作物,特别是蔬菜类,基本上都是大规模种植,种两茬后为了提高产量就会重新购买种子,新种子也大都是来自农林院的工作人员的科研成果。
就很少有自己留种的,哪些偏远山区地地道道三代务农的人例外。
比如像米爸老家那种情况的。
就这,还不算离谱的,起码你能叫得出来名字的,种子店都还有。
但药材种子在前两年还能买得到的品种中,又有一些成为市场稀缺品种了。
就以上这两点,如果不是像他们这样因为自身需求而关注农作物情况的人是不可能有这些感受的。
几十年前流行的那句口头禅“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现在想起来就有些道理。
他们不是能力很强的那部分人,但在某种情况下,救济一小部分人还可以的。
囤货的迫切感就更强烈了。
这个情况种子店的人知道,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知道,农林工作人员知道,上面肯定也知道。
萧米四人没有声张。
没必要引起大家的紧张情绪。
还得看后面几年发展的情况,还得看上面的态度啊。
其实萧米他们发现的这个情况,要说放三、五十年前,早就在民间引起轩然大波了。但是现在大家的生活除了抱怨物价上涨外一如既往的安定祥和,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和物价更凶猛的增长,还是在于时代到底与前二十年不一样了。
因为就像前面说的那样,科技早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现在每个人都在各司其职,很少有几十年前那样,很多都是“全方面发展”的人才,是那种干啥啥不精,但又都沾那么一点边的“全才”。
现在社会各行各业走精英路线,都是严重偏科的人。
而且大家都严格遵守生活守则,不信谣、不传谣。
上面没有正式公告,下面就不会有铺天盖地的传闻和千奇百怪的舆论哗然。
网上所见的都是实事求是的报道,完全是新闻播报,不加任何个人感情色彩的播报。
大家关注的是科技发展,就算农业方面有这些播报,但是影响力不大,关注力不够,再说华夏农林研究机构是蓝星最权威的机构,就算减产,也不是没有改进促收的能力,所以粮食减产的新闻被普通民众一笔带过。
注:这类的普通人是指与农林业学科不相干的蓝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