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三十多年的那场事来说。
段熲担任辽东属国都尉时,正值鲜卑侵犯边塞,段颎就率军赶往边塞,又因为担心鲜卑会因惊恐逃走,于是派驿骑假送玺书诏令段颎退兵,想来一招诱敌深入,以此来全歼敌军。
最终,段熲如愿了,犯边的鲜卑人,全部被斩获,可段颎却因假造玺书,要面临重刑,最后还是王玄的父亲,当时担任太尉王应出言求情,使段熲被罚至边境御敌,用来将功赎罪。
待刑期满后,被征为议郎。
在此之后,段熲就得到了王应的看重,多次在战场上立功,并在二十多年前,就担任护羌校尉。
只不过,就是这一年,公元159年,王应因为大将军梁冀被宦官除灭,被罢职回到了老家,段熲再次失去了靠山。
而就在两年后,西北的羌族再次叛乱,段熲于是“昼夜相攻,割肉食雪,四十余日”,最终大败羌人。
但是他没想到,凉州刺史郭闳(hóng)为了抢功,竟然丧心病狂到扰乱战局的地步,使得羌乱越发严重。
他更没想到,郭闳选择事后甩锅,诬陷自己作战不力,使自己再次被撸,又当了苦力。
不过这个时候,是王玄发动家族力量,使得凉州之地对羌人恨之入骨的世家,千里迢迢跑到洛阳告御状、替他喊冤。
汉桓帝在知道此事后,也是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决定亲自过问此事、让他说出实情时,而此时的段熲,却选择了继续背锅。
因为他很清楚,郭闳背后的靠山,可是宦官集团,尤其是这个时候,宦官因为帮助皇帝干掉大将军梁冀,权势更是如日中天,他怎么得罪得起。
最终,段熲选择了倒向宦官集团,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可能会有人问了,段熲为什么不去讨好文官集团?
其实这个问题总结来说,就是三个字………没资格。
那个时候的段熲,就是个小镇青年,出身低,只会打打杀杀、行侠仗义(少习弓马,尚游侠),书读得不好,老师也不牛。
而文官集团,则是更喜欢他的竞争对手。
可以说,东汉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才。
名将的竞争那是非常激烈。
就拿当时来说,除了将门世家的王家外,还有着三大名将:那就是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和段熲(字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