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康本不是轻易许诺的人,但现在这个三年的字眼,他跟崇祯老哥说过,跟虎贲军的将领说过,现在跟毕懋康和宋应星也要说。
这当然不是张世康飘了,而只是想增强宋应星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明白,自己没开玩笑,也不是在吹牛逼,按照他说的去做,准没错。
没办法,虽然手里握着的权力足够大,但他的年纪还是太年轻了,还要在各种真大佬面前指点他们本来的专业。
这就跟小屁孩教资深钓鱼佬钓鱼一样,你还得让钓鱼佬相信,听了我的话,能钓更大更多的鱼。
见天色已晚,张世康便带着崇祯皇帝坐上了回京城的马车,而一路上张世康还在琢磨如何调动匠人积极性的问题。
可崇祯皇帝抓着一袋子各种种子若有所思,他还在想着刚才那老师傅教给他的种植方法。
就比如那一捆红薯藤,那老师傅说所有的红薯都已经种植下去了,说用红薯藤也能种出红薯来,就从红薯地里给他剪了一捆。
老师傅虽然说就算晚两天也能成活,但崇祯皇帝就不信,他担心藤蔓蔫了就整不活,是以如今心里就想着,赶紧回去,等明天闲了就要先种红薯。
“陛下啊,臣估计明后天,得跟海中期他们开个会。
议一议提升工匠待遇的事儿,你说咱们如果把理工科也加进科举里头,可不可行?”
这时候的传统观念,不仅不在乎明算,工匠更是处于鄙视链的最底端。
但张世康心里却清楚,科技的发展,绝对离不开各种大发明家,而这些所谓的大发明家,其实都是各类匠人。
工业革命的诸多成果,也都是欧洲的诸多工匠在工作的过程中发明和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