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第一缕阳光尚未完全驱散冬日的寒意,股市已迫不及待地拉开了新一年的帷幕。然而,这一天的市场表现,却像是被寒风侵袭,三大指数低开低走,午后加速下杀,沪指失守3300点大关,创业板指更是一度跌超4%,创下了阶段性新低。尽管尾盘有所拉升,但截至收盘,沪指下跌2.66%,深证成指下跌3.14%,创业板指下跌3.79%,两市个股跌多涨少,下跌个股近4400只,全天成交1.4万亿元,较前一日放量成交508亿元,内资主力资金净流出高达779.8亿元,市场情绪再度降至冰点。
市场风云变幻,情绪再临冰点
在这片波动的市场中,大消费板块一度冲高回落,成为少数亮点之一。零售、社区团购、电商、预制菜、旅游等方向涨幅居前,其中中百集团、东百集团连续6个交易日涨停,益民集团等也纷纷涨停。房地产板块在盘中一度走高,京投发展涨停;算力板块则在盘中反弹,共进股份涨停;黄金、农业、AI应用等板块也有所表现。
跌幅方面更为惨烈。此前强势的红利板块集体回调,保险、中字头、煤炭等方向领跌市场,天茂集团跌幅居前。券商股表现疲软,国联证券跌近9%;半导体芯片板块持续调整,国家大基金持股、存储芯片等方向跌幅居前,长川科技等跌超10%。军工、航母板块继续走低,光启技术跌停;AI手机、AI PC等消费电子板块延续跌势,通富微电、晶方科技等多股大跌;白酒板块大幅下挫,酒鬼酒跌幅居前;次新股、6G、软件服务、量子科技、风电、商业航天等方向集体下挫。
消息面上的暖风与寒冬
消息面上,央行宣布将开展第二次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证监会也扩大了互换便利参与机构的范围。中国结算发布通知,减半收取互换便利所涉证券质押登记费。这些举措无疑为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但短期内似乎并未能有效提振市场信心。
与此同时,商务部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元旦假期各地消费市场火热。此外,近期多地证监局联合多部门调研大消费类上市公司,多层次数据显露市场信号:IPO将分阶段、有节奏地步入复苏期。这些消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的紧张情绪,但面对当前的市场环境,投资者仍需保持谨慎。
市场波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市场的波动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尤其是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调整和地缘政治风险,对市场情绪产生了较大影响。其次,国内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波折。再者,市场自身也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如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者的心态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经历了长时间的震荡之后,部分投资者开始趋于保守,更倾向于观望;另一方面,也有部分投资者试图抓住市场的短期机会,进行波段操作。这种心态的变化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