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天幕:海外遍地银山金树,速抢> 第207章 最后的丞相,胡惟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7章 最后的丞相,胡惟庸(2 / 2)

胡惟庸是洪武十三年被杀的,六年过去了,这事情才出来。

至于胡惟庸和蒙古密谋的事情,那是在洪武二十一年的时候,才第一次出现的。

这两件事情,也是朱元璋后面清理李善长一众人的时候,用的借口。

所以,胡惟庸到底有没有造反呢?

大概率是没有的。

就不说其他的,光是从资历来看,真要造反,也轮不到他胡惟庸啊!

他胡惟庸什么成份?

胡惟庸一开始投朱元璋的时候,朱元璋就没正眼看过他。

一直到后面,胡惟庸搭上了李善长的快车后,他才能在朝堂上说上两句话。

他唯一能拿出手的,也就是一个淮西身份。

连朱元璋给的免死金牌都没有,正儿八经的勋贵都算不上,他凭什么造反?谁能服他?

别看他当丞相的时候,那些淮西勋贵,对他是左一个大哥,右一个大哥的。

可那些真正大勋贵,也就蓝玉和他熟点,其他的谁还鸟他。

你说他能拿什么造反?

比如野史中说的,胡惟庸搞小动作,说自己家花园出了祥瑞,想要请朱元璋去看。

结果走到了胡惟庸那条街道上的时候,一个太监看出了事情不对,连忙把朱元璋劝了回去。

后面朱元璋一调查,查出胡惟庸在家里准备了很多士兵,想要对他不利。

先不说这玩意纯属野史,其他地方基本没有记载。

退一万步说,就算这事情是真的,胡惟庸也真的把朱元璋一家子给阴死了。

那他能坐稳这皇位?不可能的嘛,那么多开国功勋还活着呢,你一个反贼想当皇帝?

所以胡惟庸造反的可能并不大。

若是从整个局面来看,胡惟庸,那就是朱元璋准备好的一个借口。

一个削掉丞相之位的借口,也是一个对淮西勋贵动手的借口。

其实朱元璋开始的时候,应该是没想这么狠的。

一开始朱元璋用的丞相,除了李善长之外,一个是杨宪,一个是汪广洋。

这两个都不是淮西一派的。

朱元璋应该是想用这两人来好好管一管淮西派。

就是慢慢的把淮西勋贵边缘化,这种手段也算是温和的了。

但是,这两人一上场就开始内斗了。

然后汪广洋被扔了出去。

杨宪没斗过胡惟庸,最后也被弄死了。

朝堂又回到了原先的样子。

朝堂之上全是一个地方的人在当大官,一个个沾亲带故的,而且功劳还不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