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十三年,这一年注定要被历史铭记。郑成功在和沈上达暗地的贸易中终于积蓄了很大的力量,率领着他那支庞大的十万大军,如汹涌澎湃的洪流一般,直扑南京城。然而,命运似乎开了一个玩笑,这场声势浩大的战役以惨败收场,郑军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元气大伤。
在这个关键时刻,郑成功不禁回想起曾经与自己并肩作战的爱将施琅。施琅智勇双全,才华出众,但由于郑成功夫人董氏的猜忌,他被迫离开了郑成功的阵营。郑成功对施琅充满了遗憾和思念之情,他深知如果有施琅在身边,或许能够改变战局。
然而,郑成功心中也明白,施琅如今已经投靠了满清,成为了敌人。郑成功感到无比痛心,他后悔当初没有及时阻止妻子董氏的错误行为,否则也许不会走到今天这般田地。郑成功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他觉得自己对不起施琅,更对不起那些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将士们。
面对如此困境,郑成功思考着如何挽回局面。他知道,想要重新振作起来,必须要有新的策略和行动。于是,他开始积极筹备下一次进攻,希望能够再次展现出自己的实力和勇气。同时,郑成功也意识到,要想彻底击败满清,还需要更多的智慧和谋略。
在这段时间里,郑成功不断反思自己的失误,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他知道,只有克服内心的矛盾和困惑,才能真正走向胜利之路。而对于施琅,郑成功始终难以释怀。尽管他们现在处于敌对状态,但郑成功仍然期待着有一天能与施琅重逢,共同为实现反清复明的目标而奋斗。
面对清朝统治日益稳固的现实,郑成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郑军被困守在思明(厦门)这个孤岛上,粮草匮乏成为了他们无法回避的难题。数以万计的将士们需要充足的给养,但如今却面临着资源短缺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郑成功不得不重新审视局势,寻找新的出路。
经过深思熟虑,郑成功意识到,仅仅依靠思明岛已无法支撑如此庞大的军队。他必须寻求一块更广阔、资源更丰富的土地作为基地,以补充和整顿军队。于是,他开始放眼海外,目光投向了台湾这块充满希望的宝地。
同年五月,达素率领数万大军气势汹汹地向厦门发动攻击。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郑成功毫不畏惧,他心生一计,决定诱敌深入,将敌人引到海上决战。
郑成功率领舰队严阵以待,当达素的军队进入海上战场时,郑成功立即下令出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海战,炮声、呐喊声响彻云霄。郑成功的军队凭借着高超的战术和勇敢无畏的精神,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最终,郑成功成功地击败了达素的军队,使其狼狈逃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