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钴禄·常宝去世之后,年仅九岁的钮祜禄·和珅与六岁的弟弟钮祜禄·和琳便成了孤儿,只能依靠继母过活。不过,继母待他们并不好,时常无缘无故地责骂他们。面对这些责难,钮祜禄·和珅并没有反抗,而是选择默默忍受。毕竟,继母并不是亲生母亲,家中的经济大权也掌握在继母手中。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正当钮祜禄·和珅感到前途渺茫的时候,一个机遇降临到了他的面前。京城的咸安宫扩大招生范围,开始招收满族八旗子弟。于是,钮祜禄·和珅和钮祜禄·和琳这两位远在福州的兄弟决定随族人一同回到京城读书。
在咸安宫读书的日子里,钮祜禄·和珅由于无父无母,常常成为其他八旗子弟欺负的对象。然而,内务总管大臣冯英廉的孙女冯霁雯却是咸安宫中备受瞩目的奇女子,宛如众星捧月般耀眼夺目。尽管钮祜禄·和珅深深地爱慕着冯霁雯,但他却拙于言辞,无法表达自己的感情。每当遭受其他八旗子弟的欺凌时,他总是选择沉默和忍耐,宁愿自己受到委屈,也不愿意惹出更大的麻烦来。这种行为让女神冯霁雯感到十分不解和无奈,她认为这个人太过软弱,缺乏男子汉气概。然而,聪慧的和珅却深知自己的处境,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和背景,与那些有权有势的八旗子弟对抗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痛苦和磨难。因此,他选择了忍让,并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读书学习之中。
对于和珅来说,读书考取功名才是他真正的出路。尽管他也渴望能够扬眉吐气,但他明白,现在的反抗只会让他陷入更深的困境。而且,在他的脑海深处,曾经出现过一些奇怪的画面。那个人顶着被人扔臭鸡蛋、扔烂菜叶的压力,最终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地说服了围攻的人群,离开了现场。这让和珅意识到,有时候,面对困境需要用智慧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盲目地采取暴力手段。
和珅深知,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学会隐忍和等待时机。他相信只要努力读书,总有一天会考上功名,摆脱目前的困境。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虽然在别人眼中,他可能显得有些窝囊,但他内心深处有着坚定的信念和追求,这也是他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乾隆三十二年,钮钴禄和珅跟着福康安一同前往福州。这趟旅程让他陷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谜团之中。
乾隆皇帝身边的红人福康安接到密令,要彻查钮钴禄常宝的死因,而线索似乎指向了时任福建巡抚的庄有恭。
庄有恭不情愿地喝下了福康安递过来的所谓“升仙酒”。然而,他万万没有料到,就在这一饮而尽之际,竟然触发了一道神秘的封印之力。原来,被封印在和珅头颅中的邬思道灵魂体,因着这股力量的冲击,骤然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