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 第71章 廉谦之道:为政与修德的基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1章 廉谦之道:为政与修德的基石(1 / 1)

廉者,政之本也;谦者,德之主也。

在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之中,诸多蕴含着深邃智慧与高尚道义的古训仿若熠熠生辉的星辰,照亮了世世代代华夏儿女前行的道路。而 “廉者,政之本也;谦者,德之主也” 这一箴言,恰似其中最为耀眼、最为夺目的明珠,以其穿越时空的磅礴力量,振聋发聩地揭示了廉洁与谦恭在为政、修德领域所占据的核心地位,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当之无愧的瑰宝,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依旧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廉洁,宛如一座巍峨耸立、坚不可摧的灯塔,在风云变幻、暗流涌动的政治海洋里,为每一位肩负治国理政重任的为政者照亮前行的正道坦途,是当之无愧的为政根基所在。回首漫漫历史,无数鲜活的事例如同镌刻在岁月丰碑上的印记,深刻印证着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时光回溯至春秋时期,齐国大地之上,晏婴犹如一颗璀璨星辰闪耀其间。他身为齐国贤相,凭借非凡的智慧与卓越的才能,历经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位君主的更迭,矢志不渝地秉持着 “廉者,政之本也” 的崇高理念,在漫长的仕途生涯中,始终坚守廉洁底线,从未有过丝毫动摇。无论是来自君主封赏的广袤城邑、舒适宅邸,还是精美华丽的车马、昂贵珍稀的衣物,晏婴皆一一辞绝,毫无眷恋。不仅如此,他心怀悲悯,时常将自己的俸禄慷慨地赠予那些贫困潦倒的亲戚朋友以及在底层辛勤劳作的百姓,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关怀。齐景公曾多次被晏婴的贤能所打动,试图以丰厚赏赐表达敬意与倚重,却屡屡遭到婉拒。晏婴目光深邃,言辞恳切地说道:“德薄而禄厚,智惛而家富,是彰污而逆教也,不可。” 在他看来,倘若自身德行浅薄却享受丰厚俸禄,才智昏庸却坐拥富贵之家,那无疑是在彰显自身的污浊,悖逆教化之道,断不可为。正是晏婴这般高风亮节、廉洁奉公的行为,如同春风化雨,为齐国的政治生态注入了清新活力,使得齐国在他主政期间,政治清明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尽享太平盛世之福祉。

岁月流转至东汉,张堪的故事同样令人动容。彼时,汉武帝慧眼识珠,任命张堪为蜀郡太守。成都,这座素有 “天府之国” 美誉的繁华都市,财富堆积如山,珍宝琳琅满目。然而,张堪身处这充满诱惑的富庶之地,却心如止水,秋毫未取,尽显廉洁本色。他的清正廉洁并非一时作秀,后续朝廷委以重任,派他前往渔阳出任太守。在渔阳任上,张堪秉公执政,刚正不阿,面对奸猾狡诈之徒,绝不手软,坚决予以捕击惩处;在赏罚之事上,他言出必行,公正严明,让百姓们心悦诚服。八载春秋,他殚精竭虑,默默耕耘,换来的是边境安宁无虞,社会和谐稳定,百姓生活富足安康,“渔阳惠政” 的佳话就此传颂开来,成为后世为官者学习的楷模。

再将目光聚焦于 “子罕以不贪为宝” 的佳话。一日,有人怀揣一块稀世美玉,慕名而来,满心期许地将美玉献予子罕,认为这等珍宝定能博得子罕欢心。然而,子罕却目光坚定,淡然拒之,他的话语掷地有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在子罕心中,廉洁清正的操守远胜世间一切珍宝,这种超凡脱俗的高尚品德,让他在为政之途上,赢得了百姓发自肺腑的敬重与毫无保留的信任,成为百姓心中清官廉吏的典范。

杨震 “暮夜却金” 的事迹,更是如雷贯耳,广为流传。杨震在赴任东莱太守的途中,路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曾受杨震举荐之恩,对杨震心怀感激。为表谢意,王密趁着夜深人静,怀揣十斤黄金,悄然前来拜访。他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轻声低语道:“暮夜无知者。” 却不曾想,杨震闻言,神色陡然一肃,义正言辞地驳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这寥寥数语,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王密顿时羞愧难当,灰溜溜地离去。杨震凭借这坚如磐石的廉洁操守,在金钱的汹涌诱惑面前,巍然屹立,毫不动摇,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为官者应有的清正之风,为后世树立了不朽的道德标杆。

陆绩 “廉石压舱” 的典故同样彰显着廉洁的磅礴伟力。陆绩在郁林太守任期满后,收拾行囊,乘船踏上归乡之路。由于他为官期间两袖清风,清廉自守,所携行李寥寥无几,致使船身轻盈,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难以平稳航行。为确保安全过海,陆绩无奈之下,只得搬来一块巨石压于船中,方才得以顺利返乡。这块看似普通的巨石,日后被人们满怀敬意地称为 “廉石”,它承载着陆绩的廉洁美名,穿越时空,被后人代代传颂,成为廉洁精神的永恒象征。

这些古代廉吏的传奇故事,犹如一面面镜子,清晰映照出廉洁对于为政的极端重要性。廉洁的官员,仿若正义的化身,他们心怀公正,在处理政务时,不偏不倚,绝不因私情而偏袒一方,亦不因私利而徇私舞弊。他们以无私无畏的精神,为百姓撑起一片公平正义的蓝天,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社会秩序井然有序。他们用自己的热血与坚守,生动诠释了 “廉者,政之本也” 的深刻内涵,让这一理念深深扎根于华夏大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