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的前十二章讲的是最后一个士师的故事,撒母耳是《士师记》之后最后一个治理以色列的先知,所以他等于是最后一个士师,他也是最后一个带领以色列的先知。以色列经过了四段500年的时期,每段时期的领导人角色都不一样。公元前2000到1500年这500年期间,是由我们所谓的族长带领,像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约瑟;第二个500年是由先知带领,从摩西一直到撒母耳;第三个500年是由君王带领,从扫罗一直到西底家;第四个500年则是由祭司带领,从约书亚到亚拿和该亚法。所以以色列有过各种领导人物,有族长、先知、君王和祭司。其实他们需要的领导人物必须是先知、是祭司、也是君王,是永恒的父,同时也是和平君王,这样的领导人物直到耶稣来了才出现,所以这是领导角色的转换期,要从先知变成君。
《撒母耳记上》在谈以色列的第一个王扫罗,他是人所选出来的王,虽然经过上帝的同意,却是人用民主方式所选出来的,百姓选出扫罗认为他是最佳人选,上帝同意让他作王,但他其实并不是上帝的人选。我们都知道扫罗走下坡的悲哀故事,他是以色列的第一个王,从某个角度来看也许是最糟的一个。
《撒母耳记下》讲的则是以色列最好的一个王,你可以看出大卫其实是《撒母耳记》的主角,他不但是《撒母耳记下》的主角,就连扫罗的故事里面,其实作者想讲的人也是大卫,所以大卫是《撒母耳记》的主角。他的名字好像具有魔法一样,大卫、大卫、大卫……
《撒母耳记上》主要在讲撒母耳和扫罗这两个人物,他们两个人各有四个重要的关系,这四个关系是了解整个故事的关键,前三个是和个人的关系,第四个则是和一个民族的关系。所以撒母耳的四个关系分别是:哈拿、以利,各位记得吗?还有扫罗,扫罗这个名字的希伯来发音是“撒乌”,中文翻译成扫罗,第四个是撒母耳和以色列这个民族的关系。至于扫罗呢?有三个人对他的王权有重要的影响,第一是他的儿子约拿单,第二是先知撒母耳,但是两个人的关系结束得很突然,第三则是进入王宫的年轻人大卫,第四是和非利士人的关系,他和儿子都遭到非利士人杀害。你可以看出这个故事有一个清楚的轮廓,他们分别跟三个人和一个民族有非常亲密的互动关系,从这四种关系可以了解他们的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