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这就是印度> 第141章 印度诺贝尔奖获得者之二科拉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1章 印度诺贝尔奖获得者之二科拉纳(2 / 2)

1948 年,科拉纳成功获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之后,他来到苏黎世的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师从 Vladimir Prelog 教授,担任了一年的博士后研究生。与 Prelog 教授共事的这一年,对他的思想以及他对科学、工作和成就的认识产生了深远且无法估量的影响。与此同时,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他在那里邂逅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埃丝特·伊丽莎白·西博勒(EstherElizabethSibler)。爱情的火花在他们之间迸发,将他们紧紧相连。

1949年的秋天,科拉纳踏上了前往印度的旅程,短暂地逗留了一段时间。随后,他回到了英国,与两位杰出的科学家——G.W.Kenner博士(现今已晋升为教授)以及A.R.Todd教授(如今已被封为爵士)共同工作。这段经历让他受益匪浅,拓宽了他的科学视野。

从1950到1952年,科拉纳选择留在剑桥。事实证明,这一决定对他来说意义非凡,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在剑桥的这段时间里,他对蛋白质和核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此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科拉纳不仅在英国剑桥拥有卓越的研究地位,还在加拿大温哥华担任要职。他的才华和成就备受认可,使他成为科学界的璀璨之星。

1959年,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科拉纳与同事约翰·G·莫法特(JohnG.Moffatt)携手合作,成功合成了一种名为“辅酶A”的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对生命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一重大发现为医学和生物化学领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奠定了科拉纳在学术界的地位。

二、遗传学的主要成就

聪明、谦逊,是同事们对科拉纳的描述。科拉纳对遗传学研究的兴趣始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在剑桥大学——分子生物学家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和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1953年在那儿发现了DNA的分子结构——担任研究员期间。科拉纳在沃森、克里克等科学家的发现基础之上,进一步深入研究,终于成功地确立了核苷酸组合形成特定的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成分这一重大理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