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赵氏,就是沈昌这一路上心里头都快怄死了。
为了发泄,赵氏在院里骂了好一会儿官老爷和老天爷,顺带指桑骂槐。
直到沈老头听得青筋直跳,呵斥她两句,她才消停了。
第二天家里伙食又开始减了。
除了沈昌、徐氏、沈坚和沈策还有一个粗饼子,旁人都没有干粮了,就连赵氏和沈娇娥也只能喝稀粥。
为此事家里又是闹得鸡飞狗跳的。
主要是赵氏、沈昌和沈娇娥在闹。
沈昌从小到大就没挨过饿,胃口也大,一个饼子压根吃不饱。
沈娇娥本就嫌弃家里的伙食,如今连一口干粮都不给她吃了,肯定也要闹腾。
赵氏则是心疼儿子闺女,也是没少撒泼打滚。
可惜老爷子这次执意要缩减伙食,谁敢闹腾就权威镇压。
如今家里的粮食满打满算就那么些,很可能未来一两年都买不到粮食了,不精打细算到时可真会饿死人的。
大房倒没什么意见,周氏和沈桃也是饿习惯了,如今老爷子还让沈坚去念书,两人心里已经很知足了。
二房就更没意见了,两人白面馒头鸡蛋吃得很香。
不出几天,沈昌、徐氏和沈娇娥的脸都泛了菜色,赵氏似乎也瘦了点。
眼见腊月来临,气温更低了些,夜里甚至下了零度。
这两天沈清都没出门了,整日窝在炕上,翻着沈策还未学到的经书看。
沈策去族长家念书前,特意帮她烧了炕,没敢用多少柴,但好歹能让屋里暖和点。
沈清窝在被子里,合上一册看完的《礼记》,抬手捏了捏眉心,接着抬眼看向窗外。
这两天外面的风很大,气温倒是降了,却丝毫没有要落雪的迹象。
想了想,她抬手从炕桌上她喝水的碗里沾了点水,在桌上写下四个字。
——造反。
——政变。
盯着两个词看了会儿,沈清又把‘造反’二字给抹了去。
这种动荡不安的时局,由不得她独善吾身。
可造反太难了,天时是有,却地不利人不和,那南方的暴动也不定能成多少气候,她若是个成人还好,一个五岁小孩干造反的事,想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