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金堤永固> 第257章 尘埃落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7章 尘埃落定(1 / 2)

历史是人民书写的,在近百年的历史沧桑中,中囯经历了过多的苦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即使刘基建,吴棠拆,拆到此处不能拆。那个悬湖高堰,如似金釜之地,没有疏流,却一味的堵,即使金堤永固,也势必?水满则溢。

而固若金汤的清江府城,即使盗取基石铺就,也是风吹浪打去,在那个战乱中,逐渐被战火毁之殆尽而尘埃落定。

而真正使人民翻身得解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用一首《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以毛泽东等老一辈子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染红了镰刀斧头的党旗、八一”,军旗,迎来了马列主义思想。

以政治协商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用五星红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有一首至今传唱的革命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然而创业难,守业更难。我们国家建立了,但不能忘记百年的近代史,不忘国耻。

用《义勇军进行曲》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就是不忘历史。

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了历史经验,得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大法宝。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成为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魂。

曹栋梁在革旧鼎新,改朝换代的时候,自己创造的伊甸园,也在土地改革中被没收了资产,交给了人民,他被扫地出门,变成了身无分文的流浪汉。

他为避乱世,只身走天涯,潜逃到上海,以自己的一技之长,卖起了字画为生,过起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但使里下河地区人们享受幸福生活的,是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

如今人们来到洪泽湖古堰上,看到那遒劲有力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碑刻,饮水思源,永远铭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恩泽。

淮河,全长一千多公里,中国七大江河之一。古代,与黄河、长江、济水并称“四渎”。一九四九年夏,淮河流域水灾严重,堤防多处决口。

一九五O年汛期,淮河流域又遭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周总理马上邀集有关人员初步讨论了救灾和淮河治理问题。

一九五一年年五月十五日,毛泽东在授予治淮委员会等单位的锦旗上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八月五日,反映淮河灾情的电报又一次放到了毛主席的办公桌前。毛主席阅读这封电报时难过地掉了眼泪,他在电报中“不少是全村沉没”,“被毒蛇咬死者”,“今后水灾威胁仍极严重”,“多抱头大哭”等处画了横线。

并立即给周总理写了批示:请令水利部限日做出导淮计划,送我一阅。此计划八月份务须作好,由政务院通过,秋季即开始动工。

周总理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全面组织,全员发动,在抓救灾的同时,加紧了对治淮工程的具体部署。政务院做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治淮的方针与任务。

一九五一年,毛主席明确指出:导淮必苏、皖、豫三省同时动手,三省党委的工作计划,均须以此为中心。

饱受洪水灾害之苦的淮河两岸人民,听到党和政府要兴修水利、根治淮河的消息,精神振奋。那些逃难在外的灾民也纷纷返回故土,准备参加治水活动。

当时情境,声势浩大,百万治淮大军,在中央领导一线指挥下,战天斗地,以疏堵结合的治淮方式,先后开发了淮沐新河、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

并建设了大型水利枢纽,建成了当时全国一流,世界惊叹的二河闸、三河闸等入江入海的控制闸,将洪泽湖的蛟龙,紧紧控制在人民的手中。

在整治河道的同时又组织生产自救,各区域又以五渠配套工程,农田基本建设,以粮为纲,实现了自流灌溉,旱涝保收,逐步建设吨粮田。

又进行了改良改种,解放生产力,提出农业唯一出路就是实现机械化。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科学种田深入民心。

人民也从生产互助,到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完成了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使人民真正能当家作主,成为社会主义的主人,也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力流汗,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诸如王进喜等英雄模范人物,成为时代的精英,也创造了新淮安的辉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