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总管见状,适时地插话道:“大王,云公子舟车劳顿,不如先让他回去休息,待养足精神,再议其他。”
李景闻言,点头应允,并亲自赐下赏赐,以示恩宠。云晓天感激涕零,再次躬身谢恩后,便随乌总管退出了宫殿。
回到居所,云晓天并未立即休息,而是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自己的归来虽然带来了荣耀与地位,但也意味着更多的责任与挑战。他必须更加谨慎地行事,以免泄露秘密,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数日后,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庄严。大王李景宣布了对云晓天的封赏:“云晓天,才德兼备,于国有功,特封为云澈侯,赐府邸一座,良田千顷。”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哗然。自古以来,大昭国无功不升迁,更何况是封侯这等大事。一时间,反对之声四起,群臣纷纷质疑云晓天的功绩与资格。
李景见状,眉头微皱,但随即展颜一笑,道:“诸位爱卿稍安勿躁,且听朕一言。云澈侯虽年轻,但其所创产业,皆利国利民。更有高产作物土豆、红薯、玉米等,可解我大昭国粮食短缺之困。此乃大功一件,封侯之赏,实至名归。”
说着,李景命人将几样农作物呈上殿来。众臣一见之下,无不惊叹。这些作物不仅产量惊人,而且易于种植,耐旱耐涝,实乃天赐之物。一时间,反对之声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激动与喜悦。
“大王英明!”一位老臣率先跪拜,其余大臣也纷纷效仿,整个朝堂回荡着赞誉之声。他们深知,这些高产作物的出现,将极大地缓解大昭国的粮食压力,甚至可能开启一个新的盛世。
云晓天站在一旁,心中五味杂陈。他既为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又为这突如其来的荣誉感到一丝不安。他明白,这一切并非他一人之功,而是无数智慧的结晶,特别是这些高产作物可是几千年人工一代代培育而成的。但此刻,他只能默默接受这份荣耀,并暗下决心,将这些东西发挥最大的价值。
封侯大典之后,云晓天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府邸位于京城繁华之地,府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宛如人间仙境。但他并未沉迷于这些物质享受之中,而是想着如何将这些产业进行扩大。云晓天深知,制约社会发展的从不是简单的制度,而是生产力的提升。而生产力的提升靠的是能源和动力装置,而想制作这些需要完整的产业链。云晓天的手机里面不是没有蒸汽机的图纸,甚至水电站都有,问题是蒸汽机的密封胶圈都没有,大量精密的加工零部件更是难得。还有更可怕的是这个时代的文盲率,科技需要的是人才,而这个时代稍微有些学识的都是被世家所垄断,而且还都是文科生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