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小说>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前会议(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前会议(2)(1 / 2)

赵煦等到韩绛坐下来后,看了看其他几位在坐的大臣,然后才开始慢慢的说道:“相公有所不知,河东一路,此番出战,虽未得斩获,却也并非没有功劳。”

“至少,河东经略司上报,言已收复窟野河以下至秃尾河一带百里之地!”

这一片区域,就是司马光当年擅自兴兵,却被西夏打的大败,然后丢失的土地。

此战之后,司马光终生不言战事,成为了一个反战的绥靖和平主义者。

其实,司马光败的不冤。

因为这一战,他的对手,是西夏国相、权臣没藏讹庞。

因为,没藏家想将这块土地,纳为己用,当成没藏家的根基来经营。

所以,没藏讹庞甚至调来了西夏压箱底的铁鹞子助阵。

韩绛一听,顿时变色,连忙起身奏道:“陛下,不可!”

“自窟野河至秃尾河一带,乃是瓯脱地。”

“依约无论是大宋还是西贼,皆不得开垦、耕种、设立寨堡。”

“数十年来,两国皆恪守此约,若我朝擅毁,臣恐从此难以取信四夷!”

赵煦微笑着道:“相公放心,朕早已手诏河东经略司,不可因战而毁约,故以令河东撤兵!”

宋夏两国在河东、鄜延路方向的边境线,在过去数十年,发生了多次变化。

在真庙咸平年间,两国还以宁西峰(今陕西神木县境内麻黄梁)为界。

宁西峰以东为宋境,以西为夏境。

但等到大中祥符二年,西夏通过不断侵蚀、袭扰和攻击,就将国境线推到了秃尾河流域。

等到了天圣年间,西夏人就已经侵蚀到了窟野河流域。

史载:天圣初,州官相与诉河西职田,久不决,转运司乃奏窟野河西并为禁地,官私不得耕种,自是民有窃耕者,虏辄夺其牛,曰:汝州官不敢耕,汝何为至此?

换而言之,这些土地,其实是大宋方面主动放弃的。

为什么放弃的原因也说的很明白。

熟悉的官司诉讼(很可能是投降/绥靖派和主战派之间在河东内斗),上面一看就烦了,索性一刀切,下了禁令——谁都不许去种窟野河的地。

大宋这边主动放弃,西夏自然笑纳。

甚至对着那些冒着危险,去当地耕地的百姓,骑脸输出——汝州官不敢耕,汝何为至此?

你们当官的都放弃了,你为什么来?

光明正大的抢牛霸田!

而河东方面,掩耳盗铃,将脑袋埋在沙子里,假装不知道有这个事情。

这样的事态,延续了二十多年,直到元昊叛乱、立国。

汴京方面愕然发现,元昊的军队,居然可以直接打到府州、麟州来了!

这才如梦初醒,赶快加强边境防御,但也就仅此而已。

一直等到庆历议和达成,朝廷于是从环庆路调来一位宿将张继勋出任麟州知州,这一情况才得到改变。

张继勋对西夏人的手段,无比熟悉,所以一上任就开始排查问题,查来查去,就查出来了大宋已莫名其妙丢掉了窟野河这样的战略要地的事情。

于是立刻上报朝廷,朝廷得报,人都麻了,但想要追责是显然不可能了。

甚至连查都没有人敢查!

只好派人去和西夏方面谈判,当时西夏因为辽国的军事压力,不得不与大宋妥协。

所以在取得了大宋方面,承诺开放宁星榷市的条件后,就与大宋方面定约,西夏放弃了侵蚀的窟野河土地,两国边境重新恢复到了大中祥符二年的边境,也就是以秃尾河为界。

只是党项人嘛……素来没有什么信义。

两国条约,墨迹未干,他们就又偷偷的回来了。

更要命的是——张继勋因为捅开了这个窟窿,而被河东方面的文武排挤、攻击,同时在朝中也有人埋怨他无事生非,没事找事,所以很快他就被调离麟州,丢去了内郡,相当于投置闲散。

而这无疑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头。

国史记载:后知州事者惩其多事取败,各务自守,以矫前失……

张继勋多事被贬,那我们何必多事?

于是,西夏人再次将这块土地据为己有。

这一地区,再次出现变化,就是庞籍带上他的好学生司马光,一起来到河东的时候了。

那一年是嘉佑二年。

司马光当时年轻气盛,是典型的愤青,一看这個情况就按捺不住,于是提出在窟野河以西筑垒以控制这块沃土。

而恰好,彼时西夏主政没藏家也看上了这里。

司马光在没藏讹庞面前,败的一塌涂地。

但是,大宋虽然在军事上输了,但在外交和政治上却赢了。

因为,没藏讹庞企图在宋夏边境上,获得自己家族私人领地的图谋,引发了西夏国内的内斗。

在内斗中,没藏家被迫让步。

于是,大宋通过谈判,与西夏订立了新的和约。

根据和约规定,窟野河以西直至秃尾河的土地,无论宋、夏都不得耕种,亦不得筑垒,只能作为樵采、放牧的土地。

同时,两国在当地派出的巡查士兵,不可以超过三十人。

和约同时规定,大宋的官民违反,西夏方面可以捉拿,并送大宋方面治罪,而西夏的部、民违反,则大宋可以停止宁星榷市。

宁星榷市是宋夏两国最大的边境榷市。

一旦停止,西夏的经济就可能停摆。

所以,这份和约自订立以来,宋夏双方在和平时期都未再有人违反。

窟野河以西的土地,也就成为了所谓的瓯脱地——缓冲区的意思。

这也是西夏立国之后,最守信用的一次。

可能也正是因此,司马光才会觉得,可以靠外交、土地换和平。

他才会坚信,西夏人是可以被喂饱的。

就如同辽人一样。

这些事情,赵煦在现代,跟着他的老师,翻阅了无数宋、夏、辽三方的记载,算是对其来历、经过、发展、原委清清楚楚。

“陛下圣明!”韩绛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窟野河流域,对宋夏双方,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宋得之,就可以将国境线推进到窟野河流域,进而窥伺宁西峰。

西夏得之,则可以将战线推进到府州、麟州所在黄河流域。

所以,任何一方,据有此地,都必然爆发激烈的大战。

更要命的是——这里其实不是理想的战场。

因为还有一个第三方,在大同那边居高临下,旁观战事。

他们随时可以介入。

所以,窟野河流域维持现状,是当前国际局势的现实所致。

除非大宋方面能够确认辽人至少保持中立,不然擅自在这里与西夏大战,大宋胜,辽人就会介入,大宋败就更危险了,辽国骑兵可能和西夏军队联手,夹击大宋河东。

西夏方面,其实也有同样的担心。

他们可不会忘记,当年元昊暴毙,辽国从贺兰山那边长驱直入,直取兴庆府的往事。

一旦,其左厢主力,被牵制在窟野河一带。

万一辽人绕后偷袭其黑山威福监军司,捅他菊花怎么办?

这也是熙宁以来,河东方向,战事一直比其他地方少的原因。

宋夏双方都在投鼠忌器。

比较起来,去年吕惠卿率部越过宁西峰,一直打到了明堂川前,已是这二十年来,河东方面规模最大、深入夏境最远的军事行动。

所以,韩绛一听赵煦没有因为被开疆拓土,收复失地而冲昏头脑,而是命令吕惠卿遵守和约,顿时就深感安心。

他最怕的就是这个了!

现在远远不是,夺取窟野河的时候。

早在嘉佑年间,朝堂已经有共识——窟野河、秃尾河,虽皆沃土,可耕可牧,然其无险可守,只有夺取横山,大宋才能保护住这些土地。

横山不得,则窟野河、秃尾河不可保。

赵煦微笑着看着韩绛,继续道:“朕自即位以来,便崇圣人之道,以仁义忠恕之教,内施国策,外和四夷。”

作为一个封建专制帝王,赵煦对自己的角色是很清醒的。

而在现代的深造,更是让他清楚,哪怕他再想学P社战犯,也得在表面上,将自己打扮的光鲜亮丽,纯洁善良。

只有这样,才能忽悠到内外的百姓、大臣。

是的!

朕撒谎,朕欺骗,朕还挑起战争,盘剥百姓,压榨亿兆。

但朕知道,朕是一个仁厚天子。

而在当代,没有比儒家的伪装,更好涂脂抹粉的东西了。

仁义忠恕的大旗,赵煦自从在庆宁宫醒来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抗在了肩上!

他已立志,为将圣人的仁恕之教,撒遍全球而不懈奋斗!

赵煦缓缓起身,走到殿上,对着韩绛和在坐的大臣们,小脸微红,小手紧握着,动情的说道:“不瞒诸公,皇考在日,曾带朕游烈圣所遗诸阁,观诸圣典册,尔后问朕:小子可知,大宋祖宗以来,之所以能守江山而得万民拥戴故?”

所有大臣,在听到赵煦嘴里蹦出‘皇考’二字的时候,就全体起身,伏地而拜,将头牢牢的贴在地上。

这可是先帝圣训!

而且,大臣们都已经知道,这些先帝圣训,必是无比正确、神圣的训示。

每一句话,都站在了大宋道德的制高点,站在了儒家的道德高地上。

于是,无论新党、旧党,只要听到这位官家嘴里蹦出‘皇考云云’,立刻就知道这位官家要开大了,必须立刻跪下聆听先帝圣训。

果然,只听着小官家那稚嫩但洪亮的声音,用着略显激动的语调说道:“朕当时不解,于是跪于皇考前,俯首拜问:敢乞父皇教诲。”

“皇考于是乃带朕往仁庙、英庙所遗天章阁、宝文阁中,瞻仰两位祖宗御笔,然后教朕言:仁祖立法,以宽厚用政,爱民为上;英祖在位,垂拱为政,以士大夫为本。于是,祖宗垂德,爱及子孙,大宋天下乃安!”

“此亦昔吴起对魏武侯所言:江山在德不在险之要也!”

群臣听着,顿时纷纷面朝永裕陵方向再拜:“唯我大宋英文烈武圣孝皇帝神圣睿知,教诲皇帝陛下,承我国家,以继圣业,臣等俯首再拜,以谢陛下神恩!”

没办法!

先帝的教诲,实在太正确了!

正确到连孔孟二圣复生,也挑不出任何错来。

赵煦却是等群臣恭贺完毕,继续道:“当时,朕记得,朕跪皇考身前,再拜稽首,恭听皇考圣训。”

“皇考于是坐朕身前,与朕言:吾今多病,将来国家,将托付于尔……”

“尔即位后,当谨记朕今日所教。”

“朕再拜俯首称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