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宁兄妹两个在屋檐下交谈,愁眉苦脸。
“还好奶奶没过来,不然多难过!”
“是啊,奶奶和太外婆的感情最深了。”
还好方宁有一个多年的老妖怪灵魂,知晓后世的脉络。
虽然有大疾,但是没病入膏肓。
中午时分,方宁他们留在老舅舅家吃饭,老舅妈和几个年轻媳妇在厨房里进进出出,烧的一手好菜,但是众人满脸愁云惨淡,连着美味佳肴吃起来都如同没味道,味如嚼蜡,吃饭都没胃口,匆匆吃了饭菜就放下了筷子。
各家各户临走的时候,纷纷往老舅舅那塞钱,老舅舅推辞不过,也就收下了。
很快腊八将至。
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在古时候,也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意义重大,年岁交替之际,是“祭祀之月”。
《隋书礼仪志》有云:“腊者,接也”,即是说此月一过,就是新一年,有新旧交替之意。
五味七宝,温火慢熬,围炉煮粥,共话团圆。
腊八节一过,年味就越来越浓了。
腊八节过后,说明春节也就不远了。
从这天起,家家户户都开始置办年货,迎接一年一度的春节除夕。
而在这个前奏曲里有着丰富的内容,就从喝腊八粥开始,然后祭灶、扫房、炸年糕、宰猪羊、写春联等等,直到腊月的最后一夜除夕夜。
破旧立新、辞旧迎新。
大街小巷到处都开始挂着大红灯笼,灯火通明。
小孩们穿着新衣服拿着甜到发腻的糖葫芦,欢天喜地的互相追逐,散落在小区外面或里头的大人们见面了打招呼,必定是喜气洋洋,笑容满面,互相拱手道喜。
年味这东西,虽然摸不着,但是看得见,它在人们置办年货的匆匆脚步里,在购买新衣买新物的欣喜中,在家家户户挂年画贴春联里,在传统文化里。
密不透风的房子弥漫着温暖的味道,棉帘子阻挡了冷风的灌入。
客厅内电火炉开到最大。
要是这个时候能有火锅就好了,喝着可乐,吃着火锅,那才叫生活!
方解放正儿八经的坐在沙发上,一丝不苟,脸上充满缅怀的神色。
方宁兄妹两人围在他身旁,都认真的等爷爷讲以前过年的往事。
方解放掐灭了烟头,陷入了很长很长的回忆之中。
“过去我们穷苦百姓过年,有许多过不了年的人,农村里的青年壮力,普遍有许多出门在外务工的,临近年底都归心似箭,数九寒天北风刺骨,有多少人因为漫天风雪而被阻挡在外省不能归家的,要不就是春运期间买不到火车票不能归家抱头痛哭。”
“年关是穷人的关坎啊,他们怕过年,有的人愁苦儿女无衣,有的人大年三十外出躲债,有家不能归,有家不能团圆,只能孤身一个人在年味中饱含辛酸。”
“现在我们社会的日子越来越好,却觉得日子过安逸,年味也淡许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