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雨海也想好了,啥时候都得自己有间独立卧室,自己空间里的秘密,连老婆也不能让他们知道,幸好不是只有一个老婆,借口也好找。
翌日,大年三十,早起来,分别在大门口和屋门口挂上大红灯笼,这个时代农村是没有电的,后世记得好像是75年左右通的电,但还时不时的停电,晚上有一小半时间会停电,直到90年后才逐步好转。
曹雨海记得后世他们辽西地区真正过上好日子的时间是从83年开始的,在82年或者83年才实行包产到户,但具体的时间,他记不清了,当年每个家庭都是老少齐上阵,种完自家的田地后就开荒,有规定,前几年开荒地不交公粮,所谓开荒,就是把50年代还在耕种的田地,60年代后逐逐渐放弃不种了的地,重新用犁翻地,开始又复耕了。
饿着肚子,咬着牙,就等到秋收时收获的粮食,除了上交外全部归自家分配的那一刻,有了第一年的收入后才开始吃饱饭,之后才陆续添置一些生产生活用具,几年的积累后,又开始了改善住房住宿条件,这样农村才开始逐渐好起来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老师的一句话,最具有改革开放思想的特征,那就是改开还给了人自由的权利,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自从曹珍珠回家后,他就成为了家中的团宠,每个人都想抱他玩一会,她还非得自己走,一周岁了,走路基本很顺利了,整天院子里听到她银铃般的笑声。
大年三十晚上,大人们喝完小酒在一起唠嗑,曹雨海也不喝酒,就将每个房间的油灯点上,得到凌晨一过,大年初一时才能吹灭,光点灯就耽搁了一个小时左右,孩子们以曹雨轩为首,提个灯笼,拿着鞭炮上街上撒欢去了,屋里的女人们以大嫂为首,曹雨琴,五丫,六丫,曹雨春一起剁饺馅子,和面包饺子……。
1970年2月7日,大年初二,早上6点钟公社请来的大师傅就来到家中,在3间厢房中的灶台上开始了操作,初一时,曹雨海已经把所有的肉菜,青菜什么的在家人的通力合作下理顺好,大师傅们来,只是进一步做好菜和为一些需要长时间煎炸的东西开始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