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近来兵部,枢密院,后勤部轮轴转,三处衙门忙的分身乏术。
辽东军务。
西南,西北战事。
全成为朝廷军务的焦点。
相较辽东,辽南的贪污腐败,西北,西南两处战场生死搏命,成为他重点关注的对象。
然而,辽东,辽南军队的腐败,依然让他愤怒,窝火。
这时代,没有多少民族大义,即使有,也不多。
以前,朝廷重于党争,疏于吏治,造成官场系统性腐败,本该保家卫国的将领亦难以免俗,亦将家族利益置于国家利益至上。
这种将领,这种兵勇,朝廷焉敢将辽东,辽南战事托付给他们。
既然杨维垣扯开辽东遮羞布,李过,左良玉率领两支新军赴辽,必能稳住辽东现状,田尔耕率领三司,锦衣卫,派遣左良玉率军前往辽东,朝廷自然要撤热打铁逐步解决辽东各项顽疾。
尤其是辽东的军队。
辽东表面驻军不少,还有各地支援的军队,实际上,多数分兵各卫,各堡,全是静止的军队,真正的机动军队不多。
关键为首不多的机动军队还要分兵作战,而建奴出征,经常集中优势兵力进攻某处,明军被迫救援,便形成糟糕的添油战术,让建奴围点打援。
所以,治军比治贪更紧迫,更关键。
若辽东连战连败,不光损人失地,朝廷向辽东送去的装备,火器亦会变成建奴的斩获。
建奴装备明军的甲胄,火器,实力越来越强大,此消彼长,进而使得明军越来越弱。
经过朱由校,孙承宗,李邦华,李春烨等商议,朝廷至少在辽东要保持十三万兵勇。
半数至少半数为机动军队,兵勇具有和建奴一战的勇气和战力。
唯有如此,方能抵抗建奴兵锋,乃至反杀建奴,收复失地。
虎贲军。
朱由校,孙承宗视察新军,顺便思考辽东军队改编的问题。
祖大弼瞧见朱由校闷闷不乐,即刻清楚问题因何而起。
近来,辽东事务在京城传的沸沸扬扬,兄长更将祖家家眷送来京城,名义上说,京城环境良好,托付他照顾,实则是祖家在辽东的所作所为引起皇帝不快。
祖大弼恭恭敬敬跟随在朱由校身边,恭恭敬敬说:“陛下,祖家对朝廷忠心耿耿,兄长或许贪财,但断不敢做悖逆之事。”
朱由校当然清楚祖大寿的行为,祖大寿一生征战,几乎参加辽东所有战事。
无论熊廷弼,孙承宗,亦或满桂,袁崇焕,无不将他视为心腹大将。
不管何人主持辽东军务,祖大寿都处在权力的核心,袁崇焕更是视祖大寿为左膀右臂。
他对主持辽东战事的袁崇焕亦忠心耿耿,己巳之变,袁崇焕率军驰援,正是依仗祖大寿部。
大凌河血战,祖大寿弹尽粮绝,于是诈降,后逃往锦州城对抗建奴。建奴屡次招降不从,因援军洪承畴兵败,锦州解困彻底无望,于是率部投降建奴。
按理说,他应该给祖大寿这种虎贲悍将足够信任,长期来,他亦是这么做的。奈何官场腐败,祖大寿忠心报国,但身边全是猪队友,处处掣肘,难以完全发挥祖大寿的能力。
此番整顿辽东,既是整顿辽东官场,亦是为祖大寿扫清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