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娥皇观之,那是一只昆虫,正是如今让三皇子怒气冲冲,连与云启的恩怨都不顾,直接离开,三皇子等人口中所说的虫灾罪魁祸首,蚱蜢。
“正是,云道友,这种小虫子的危害,如此之大吗?”
望着三皇子等人越来越模糊不清的身影,周娥皇依然无法相信云启手中的小虫子,竟然拥有如此恐怖的能力,而是认定三皇子等人的行为,是因为云启的恶魔手段,担心被其寻机所杀,故意以此为借口,从而解决安全脱身之意。
“周道友,蚱蜢食性杂,基本不挑食,各种粮食都吃,嫩茎、花蕾和嫩果等,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孔洞,大发生时可将作物食成光杆或全部吃净,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其次,蚱蜢种类极多,生命力顽强,能栖息在各种环境场所,在山区、森林、低洼地区、半干旱区、草原分布最多,在严重干旱时可能会大量爆发繁殖,对自然界和人类形成危害。
若是那弱卜罗其城附近区域真如对方所言,数量超过万万之数,便是虫灾的大爆发,每天其所能啃食的青草,周道友,目光所及处,不到一刻钟时间,便成为黄土一堆,无半点绿意。”
周娥皇对于面前小虫子的表情,是不可思议,不相信如之小的虫子,竟然能让神辽帝国如此重视,远胜于云启这一位敌人,云启解释蚱蜢的危害性。
“云道友,不到一刻钟时间,面前的这一块区域,将不复存在?”眼睛所能观察的区域,范围太广,远远超过周娥皇的想象,虚引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对于云启口中的虫灾范围,周娥皇需要一个确定性。
“翁妪妇子相催行,官遣捕蝗赤日里。蝗满田中不见田,穗头栉栉如排指。凿坑篝火齐声驱,腹饱翅短飞不起。囊提籯负输入官,换官仓粟能得几。虽然捕得一斗蝗,又生百斗新蝗子。只应食尽田中禾,饿杀农夫方始死。”
云启思考良久,吟了一首诗,以周娥皇的文字功底及文学素养,远比自己直白举例,更加简单有效。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担心周娥皇对后一个朝代的诗歌,有些懵懵懂懂,云启将已经发生,前一个朝代的历史事件摆出,让周娥皇自己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