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史事讲将1三国明> 第八十九章 三顾茅庐——诸葛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九章 三顾茅庐——诸葛亮(2 / 2)

诸葛亮是个聪明绝顶的人,当他建立了多方面的关系后,便很快赢得了荆襄世族名士的重视,随之名声大噪。因此,诸葛亮实际上是荆襄地主豪强集团的代表人物,与群雄逐鹿中原,每战败北,流离失所的刘备,想要在荆州立足并在此打开局面,无疑会重视寻求与当地势力相结合的机会,同时,荆襄集团全力打造的“卧龙,也正在待价而沽,荆襄集团也在寻求与刘备这颗政治新星相结合的机会。

再说,诸葛亮也确有逸群之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几番推委,诸葛亮既然胸怀大志,在“择主”方面就势必非常慎重。刘备虽然被曹操许为英雄,又有仁德之名,而且徐庶和司马徽也都认为,他是值得为之效命的英明之主,但是诸葛亮仍要亲自考察一番,诸葛亮在刘备的殷勤相请面前,故作冷漠高傲之态,正是自重的表现,其目的也正是为了让刘备知道他的分量,知道人才的得之不易,因而更加尊重自己。诸葛亮越拿架子,刘备越谦恭,等诸葛亮终于说出他那番石破天惊的妙论,证明自己确有真才实学,并非故弄玄虚时,刘备怎能不佩服的五体投地,把他奉若神明呢?然而,诸葛亮迟迟不肯见刘备除了谨慎和自重的因素外,也是实际情况的需要。

年轻的诸葛亮未出茅庐,就已于笑谈中描绘了一幅三分天下的蓝图,指导刘备军团行动的战略纲领,刘备军团也正是围绕这一战略设想,夺荆州、取西川最终建立蜀汉政权的。诸葛亮名垂千古,其治国安邦的井然有序,用兵打仗的神机妙算,向来为人所称道,但其最精彩的杰作还应数这篇石破天惊的“隆中对”。他好象是在笑谈中信口道出的,实则凝聚着他多年潜心学习、研究和观察的心血,可以说“隆中对”是诸葛亮智慧的最高体现,然而不幸的是,章武三年刘备急招诸葛亮到永安于四月,刘备对托孤于诸葛亮。

托孤的对象,应该是满足忠诚度足够深、能力足够强、威望足够高、与先君关系足够好等几个条件的大臣,其中忠诚是第一条件。无疑,诸葛亮是最适合的人选。诸葛亮明知这些,却一概听不进去,“我受先帝托孤之重任,就应当竭尽全力讨伐逆贼,怎能因这些而改变?”并以祭祀先帝刘备之举堵众人之口。然而从其拜奠之辞中,却使人更清楚的看出诸葛亮只为“一个名节的完全”而忽视国家事业成败的潜意识成分:“臣六出祁山,未得寸土,负罪非轻!·······死而后己!”这种以死相报,表示忠诚之举,到底说明诸葛亮的必胜信心,还是在表示不负刘备的“忠心”呢?很明显,诸葛亮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奋人力抗天数,不求功垂千古,只求尽忠当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