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景淳,字师道,号昆湖,江苏常熟五渠人,明代官吏、学者,《永乐大典》的总校官。幼时聪慧,八岁就能作文,会试第一,殿试第二,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职位。为人清廉刚直,曾奉敕往凤阳封郑王世子朱载堉,拒受重礼。倭寇犯江南,从江南赴北京见大学士严嵩,揭发总督胡宗宪坐拥重兵但是却无力抵御倭寇,使得人民无法安定地生活,严嵩感谢他的意见。不久后担任侍读学士的职位,掌管翰林院的事情,又改任南京国子监祭酒,之后又升任吏部右侍郎。凭借总校《永乐大典》的功劳,又兼任兼翰林院学士,领二品的俸禄。后来疾病发作,屡次上书后归乡隐居,第二年去世,追赠礼部尚书,谥文懿。
高翀,字允升,号玉华,江西省峡江县善政乡箬山村,后入湖广安陆籍,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
吴悌,字思诚,号疏山,学者称“疏山先生”,江西金溪人,哲学家、学者,官至南京刑部侍郎。着有《疏山遗集》五卷、《易说》十卷、《表章古文孝经》一卷,并曾刊行《皇明舆地之图》。
殷士儋,字正甫,世称棠川先生,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济南府历城县人,嘉靖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为高拱所倾,致仕归,筑庐泺水之滨,经史自娱,学者称‘棠川先生’。
彭翼南,字永顺,号北江,明代时获“盖东南战功第一”称号。王直自称“徽王”,与其“大将军”徐海,勾结倭寇入侵江浙,官兵溃败。尚书张经,奏请调湖广土兵和广西狼兵赴援,翼南统兵3000,其父致仕宣慰明辅统兵2000,荩臣率兵8000,其子守忠亦选杀手3000,俱会于松江。时倭寇进犯嘉兴,保靖土兵首败倭寇于石塘湾,永顺土兵又中路截击。倭寇退走嘉兴北面王江泾,永、保土兵与广西狠兵联合,四面围攻,土兵南北夹击,斩首1900馀级。自明朝御倭以来,以王江泾之役,为“东南战功第一”。翼南再次奉调率土兵征倭,由总督胡宗宪指挥,永、保土兵与容美等司土兵会合,包围徐海最后据点沈家庄。发动进攻,全歼倭寇,徐海自杀,王直投降,东南倭乱,初告平定。战后,朝廷以功敕赐三品服,授昭毅将军。
范鏓,字平甫,其先江西乐平人,迁沈阳,遂家焉。伏阙哭争“大礼”,下狱廷杖。由户部郎中改长芦盐运司同知,迁河南知府。岁大饥,开仓赈济,全活十余万,名由此显,迁两淮盐运使。条上盐政十要。历四川参政,湖广按察使,浙江、河南左、右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起抚河南,召为兵部左侍郎,奉诏经理两关。兵部尚书赵廷瑞罢,命鏓入代,鏓以老辞,世宗责其不恭,削籍为民,久之乃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