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可以收获?”
李若若嘴里还吃着脚板薯,忙不迭地问。
“如果天气不冷,年前应该能收。”宋清欢自信地说。
四人每人吃了一碗,觉得有点饱了,还剩一些,宋清欢让李若若拿回家去,给她家祖母尝一尝。
老人家吃这个对身体有好处。
李若若端着脚板薯飞快地跑回了家。
温玉衡领着青壮年在给刘家建房子。
李墨武这时候从海边回来,告诉宋清欢海红米可以收获了。
听得宋清欢又是一阵欣喜。
温玉衡他们也停下了手中的活,拿起工具,准备去收海红米。
刘存卿一家看着大伙手里都拿了没见过的工具,正不知所措,温玉衡爽朗的声音安抚了他的情绪:
“刘大人,你们刚来,不会干农活,况且身上还有伤,就先在家里休息。
饿了的话,锅里有饭,自己动手吧,我们这一去得晚上才回来了。”
“温兄,你们这是要去哪儿?”刘存卿觉得自己已经是这儿的一个成员了,要关心大家。
“我们去割海红米,过几天就可以吃上嵚州特有的米啦!我们走了哦,你们在家养伤。”
温玉衡带着劳动力走了。
宋清欢家除了梁佩华跟扶风没有来,其他人现在都是劳动力了。
温家除了两个小的以及黎氏需要看孩子没来,也都来了。
李家劳动力最多,黑压压看过去全都是。
到了海边,众人对于割稻谷已经轻车熟路,不用宋清欢指挥,各人找到了自己要做的事情。
有了上一次收水稻的经验,将近十亩的海红米,一个下午收割了一半。
蚂蚁搬家一样,把稻穗搬回了山上,然后又把谷粒拍打下来,晒在竹席上。
刘存卿一家默默看在眼里,也在学习。
不知道要在这里待多久,别人会干的活,他们也得会干,不然人家都收留他们了,总不能让别人养着吧?
发现竹席不够,刘存卿觉得找到了自己家人可以帮忙做的事情。
于是刘存卿带着受伤没那么严重的大儿子去了附近的竹林,砍了竹子拖回去。
他早年到江南一带的时候见过别人编竹子,大概还能记住方法。
摸索了好一会,终于找到了诀窍。
刘家人纷纷来帮忙。
宋清欢收工回到家看到他们还在编竹席,对他们的印象好了不少。
晚饭各家回各家吃,刘家暂时在温家搭伙。
他们家没钱没锅,只有人。
宋清欢送了一口锅给刘家,其他家见状,也给刘家送了东西来。
刘存卿连连道谢。
【大人,山上有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