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他手上某些位置的老茧证实了我的判断。
“有朋友托我给孙先生带一封信。”他开门见山地说道,然后从怀中掏出一封信双手递上。
我也双手接过,说道:“辛苦先生了。请问先生高姓大名?”
只见来客微微一笑说道:“在下姓梁,此行只是恰好受朋友所托。”
嗯,连姓名也不愿意留下嘛……
“那有劳先生了,”我说道,“梁先生不如留下吃顿便饭?”
“在下还有要事在身,就不叨扰了。”梁先生说完,鞠了一躬,转身走了。
好奇怪的家伙……
我回到后院,坐在院中石凳上。因为妙灵此时正在房间休息,我不想进去打扰,反正现在阳光甚好,也正好休息一下。
这是一封传统的信,用了竖版信封,上书“孙孟尝兄台启”,落款是一个“杨”字。
我好像不记得我熟悉的人里有谁是姓杨的……不过,或许这是原来的“我”也就是孙大少本尊的熟人?
我将信封倒转,小心地从封口处撕开信,拿出里面的信函——这是我的习惯。
不知为何,信三折了以后,上下还要折一小段,所以我打开信纸稍微多费了点儿功夫。
“孟尝我兄,
一别数载,一切安好否?
水路南下,殊属不易,其费亦何止千百。
滴水之恩,弟永志不忘,虽难未敢却步。
石室虽冷,余亦自为乐,心诚何虑吃穿。
穿着为次,但问心无愧,不求万世名杨。
在莒之身,然位卑未敢忘忧国也。
此处大事一了,定与兄一叙。
弟杨叩首。”
从信中内容看,似乎是写信的人曾经受过“孙大少”的恩惠,现在身在南方。写信的人古文功底不错,骈五骊六的,不过个人感觉还是废话略多;此外我倒是很想吐槽的是,“万世名扬”的“扬”字本来是提手旁,可信里却用了木字旁的“杨”,难道这人还专门写“通假字”掉书包来着?……对了,这人的落款是“杨”,莫不是跟这有关吧!真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