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有心理准备,当文蕾看到自己的化名女知青介绍时,她心里还是觉得没底。她顶替的女知青名叫沈清,来自蜀城,18岁,父母都是教师。
肖青顶替的新知青名叫李伟,来自北京,父亲是一位退伍军人。
袁建顶替的新知青名叫赵磊,来自T城,父母都是工人。
林琳顶替的新知青名叫孙洁,来自沪市。
丁雁羽顶替的是来自京市的刘芳。
黄翠翠顶替的是来自S市的黄晓婷。
文初顶替来自w市的吴宇。
大队部的房间里非常安静,文蕾心里有些憋屈。她发现所有人都能说一口自己化名人来自的家乡话,只有她顶替的沈清来自一个与她故乡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地方——蜀城。这可怎么办?蜀城的话,她可怎么说啊?
此时文蕾真想爆国粹了,抬头看见一脸兴奋的顾瑶,她心堵的更难受了。
哎,娘的,这里还有一个本色出演的。
拿到新的身份资料后,他们立即离开了大队部。由于时间紧迫,他们必须在当晚离开兰溪大队。
牛车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土路上,黑暗中只有微弱的马灯摇曳在风中,却也只是照亮眼前半米地,使得文蕾、丁雁羽和其他几个人都倍感紧张。他们首次执行任务,责任感和紧张感使他们无心交谈。除了耳边呼啸的风声,夜空中他们砰砰的心跳声更显得格外清晰。
赶车的老头觉察到文蕾他们的紧张情绪,开始找话题跟他们聊天。
文蕾觉得老头儿身上有一股让人无法忽视的精气神,便爬到了赶车位的另一侧,和他并肩而坐。
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文蕾几个人屏住呼吸听着赶车老头讲述他所经历的一切。
赶车的老头是榆树屯的于头,本名于胜利,1918年诞生于黑省临江县,1936年加入黑省人民革命军,因英勇作战,晋升为八军四师保安连三排排长。
保安连不算是抗联的正规部队,大多数士兵都是十六七岁的年轻人,主要任务是护卫师部。抗联的生活充满艰辛,披星戴月、忍饥挨饿是家常便饭,三五天吃不上饭也不足为奇。
于头跟随部队转战各地,参与了攻打H县的“窝头堡”叶家窝棚的战斗,也参与了攻打日军防守严密的黑河战役。就是在那次战斗中,于头身负重伤,部队火力不足,被迫撤退到S国,而他则留在山中养伤。。
于头当时受伤很严重,战友们都以为他活不长了,临走时一一和他告别。
但于头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待在山里吃树叶、野菜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