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1886年12月31日,十多年间,英国派出大量工程技术人员已在中国投资修建了京津冀豫、京沪杭、豫鲁晋、鄂湘桂、鄂豫皖、鄂渝黔、川陕甘、桂滇川、藏滇黔、陕宁蒙、豫皖苏、浙戆广、蒙冀辽、新甘青、辽吉黑等三十多条铁路,获利颇丰,其余列强各国眼红不已,纷纷要求要与太平天国签约投资修路。于是,太平天国与美国签定了修建川藏铁路、川康铁路、成昆铁路、滇桂越铁路的合约,与法国签定了修建满蒙铁路、京奉铁路、辽吉铁路、齐吉铁路的合约,与德国签定了兰新铁路、青藏铁路、蒙新铁路的合约,与意大利签定了威伊铁路、河贡铁路的合约,与英国签了成渝铁路、兰昆铁路、桂杭铁路、福南铁路的和约,太平天国计划自建海吉铁路、外东北铁路、汉仁图铁路、汉丹平铁路、顺桂铁路、桂广铁路、桂福铁路、秦巴大铁路。
时间来到 1890 年 10 月,这一年全国铁路基本竣工,标志着我国交通运输业迈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然而,太平天国政务院并未止步于此,他们深知要想实现国家的真正繁荣,仅仅依靠铁路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政务院交通部马不停蹄地开始制定新的规划——推动全国地方政府与各国洋商合资大修公路、桥梁。这一举措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国内的交通网络,还能加强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和合作。除此之外,交通部还积极鼓励中国商人、百姓捐资修建小桥、乡道、村道等基础设施。这样一来,可以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参与到国家建设中来,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交通便利带来的好处。针对那些经济较为落后的贫困地区或是地处偏远的无人区,交通部则向政务院请示,并与军务制置院协商,希望能够出动野战部队协助修建道路。这些军队拥有强大的工程能力和组织纪律性,无疑将成为修路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以上种种努力,太平天国的交通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四通八达的道路如同人体的血脉一般,将各个城市、乡村紧密相连,促进了物资交流、文化传播以及人员往来。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政务院交通部的高瞻远瞩和精心策划,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自 1887 年起,中国的采矿和冶金行业蓬勃发展。时光荏苒,至 1893 年末时,中国生铁产量已由 1887 年的三百万余吨飙升至八百余万之巨;而钢产量也不甘示弱地从当年的两百万吨跃升至六百多万吨!与此同时,煤炭产量更是如火箭般飞升,从 1887 年的一千二百万吨猛增到令人瞩目的一千九百多万吨!如此辉煌成就,使得中国在这一领域紧随美国和英国之后,位列世界三甲!随着物资基础日益雄厚,自 1887 年 4 月起至 1993 年 12 月止,太平天国如同一股汹涌澎湃的洪流,席卷全国,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修桥筑路狂潮。在此期间,商人们纷纷看准时机,开办了大量的建材企业,源源不断地供应着修建所需材料;而太平天国更是秉持着男女平等的理念,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积极参与其中。农民们在农忙之余,也全力以赴地投身于修桥筑路事业之中;公务员、工人以及学生们则将自己的闲暇时光充分利用起来,全心全意地致力于路桥建设。与此同时,老人们主动承担起后勤保障工作,煮饭送饭、洗衣浆裳,让工地上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关怀。医生们也时常来到工地义务出诊,确保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此外,地方部队和少量野战部队不仅要完成日常的训练和屯垦任务,还要就近支援路桥建设,他们的辛勤付出无疑为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太平天国从国外进口大批机器、建材,招募大量洋技工,又从印度、东南亚、俄国等周边国家招募了八百多万青壮年投入修桥筑路。
在路桥建设热火朝天开展的同时,太平天国调遣了大批野战部队,分别前往马尾、虎门、厦门、澎湖、海口、基隆、淡水、宁波、旅顺、大连湾、青岛、连云、日照、北海、威海、烟台、秦皇岛、长山、天津、上海、营口、海参崴、库页岛、庙街、平潭、摩阔崴、罗津、釜山、元山、南浦、清津、兴南、城津、仁川、岘港、西贡、海防、香港这三十八个战略要地,全力打造坚不可摧的海防要塞。这些海防要塞不仅配备了先进的防御工事和武器装备,还建立起完善的军事指挥系统和后勤保障体系。其中,天津港被选定为渤海舰队的海军基地,威海港成为黄海舰队的大本营,基隆港则肩负着东海舰队的重任,而岘港则作为南海舰队的根据地。通过这样的布局,太平天国成功构建起一道严密的海上防线,各舰队可以相互呼应、协同作战,有效扞卫国家的海洋权益。同时,这些海防要塞也成为了太平天国与外界交流沟通的重要窗口,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公元 1893 年 1 月,这注定是一个被历史铭记的时刻!太平军太平洋舰队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光芒横空出世。这支强大的舰队以其无与伦比的威势迅速崛起,并将海参崴港和库页岛选定为自己的海军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