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段时间,奔四的韩世川,偶尔会觉得自己活得像个锤子,每天往返于家与医院之间,东一锤西一锤的,也未敲出个所以然。更可笑的是,有时面对前来作心理咨询的患者,甚至认为自己才是那个有病的人。
他将这种想法与同科室的心理医生马月分享过,想知道她是否也有过类似想法,可马月告诉他,眼科医生有一半的人都近视,肿瘤科医生患癌症的也不少,所以心理科医生自身也可能患有心理疾病,这并不奇怪。
理倒是这个理,故每每面对来向自己求助的心理疾病患者时,他偶尔也将患者当成一面镜子,剖析自己有没有类似症状。可怕的是,时间一久,竟然真应了那句“心理医生患心理疾病的风险更高”。
所以,他不止一次地问自己的心理是否真出了问题,可无人告诉他答案,他的内心更不可能给他答案。
下班之前,韩世川打发走了今天最后一名患者。这名五十来岁的男性患者长期酗酒,每日不喝上一斤白酒便夜不能寐,但只要一闭上眼睛就看到鬼影。
韩世川劝他戒酒,可他非但戒不了,反而胡搅蛮缠,一次又一次地追问这世界上是否真的有鬼,以及自己是否被鬼魂附身。
脑子里塞满浆糊的韩世川,身为一名心理医生,只能耐着性子,用自己的专业去化解患者心里的疾病。可说句实话,他每天接诊那么多患者,说了太多的专业术语,口干舌燥时,很多时候感觉自己都有些精神恍惚了。
有时候,他甚至羡慕那些上手术台的外科医生,就算面对的是血淋淋的肉体,也比整日喋喋不休要强。可是无人理解他,认为靠一张嘴工作,远比拿手术刀要轻松得多。
那些局外人,哪里知道他整日里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牛鬼蛇神,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在诊断每种患者时,作为心理医生,势必要钻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曾经历过什么,受过哪些刺激或者是伤害,而这些经历往往又是以负能量的方式呈现,偶尔便会转移,而接纳者往往便是作为倾听者的心理医生。
长此以往,韩世川每天从门诊室出来时,都要去休息室躺上一会儿,将患者传递过来的能量排泄出去,而后尽可能一身轻松地回到那个三口之家。
他转身来到休息室,脱下白大褂,将快要钻出裤子的白色短袖衬衫重新扎进皮带里,又洗了把脸,捋了捋头发,瞬间就像是变了个人,可唯独不变的是那双布满了血丝的眼睛。他盯着镜子里的自己看了许久,重重地吐了口气,似是要排出内心的浊气,而后回到办公室,抓起桌上的公文包,打卡下班。
这个时候即是下班的点儿,也是饭点儿,同事和患者像流民一样,将楼梯间挤得水泄不通。
“韩医生,下班啦?”有并肩而行的同事跟他打招呼,他随意地“嗯”了一声,并无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