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各自领命而去。徐麟则独自一人回到办公室,开始进一步细化自己负责的那部分计划。他深知,这次任务的关键在于能否精准地掌握犯罪分子的行动规律,而这需要大量细致入微的情报收集与分析工作。
他打开电脑,登录警局内部的数据库,调取了所有与此次案件相关的资料,包括嫌疑人的画像、作案地点的地图、物证的照片等等,一一排列在屏幕上,仔细比对研究。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大数据分析技术,编写了一些简单的算法程序,试图从海量的数据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徐麟发现了一个之前被忽略的细节:几起看似毫无关联的盗窃案,案发地点竟然都在城市新建的几个大型商业区周边,而且时间都集中在周末或节假日的人流高峰期。他敏锐地察觉到,这绝非巧合,犯罪分子很可能是利用商业区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特点,作为他们作案的掩护。
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徐麟决定亲自前往这些商业区进行实地勘察。他换上便装,带上一副墨镜,融入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他沿着街道缓缓前行,目光却像鹰隼一般,扫视着周围的一切。他注意到,商业区的布局错综复杂,有许多小巷和隐蔽的通道,这些地方不仅监控覆盖不足,而且人流量相对较少,是犯罪分子理想的逃窜路线。
此外,他还发现了一些商家的安防漏洞。有些店铺为了节省成本,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分辨率极低,而且角度固定,存在大量的监控死角;还有些店铺的门禁系统形同虚设,只要稍微动点手脚,就能轻易打开。这些问题无疑都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徐麟将这些发现一一记录下来,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布下天罗地网。回到警局后,他立即召集负责现场勘查的同事,分享了自己的发现,并对他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兄弟们,这次我们要格外留意那些小巷和隐蔽通道,看看能不能找到犯罪分子留下的脚印、指纹或者其他物证。同时,对周边商家的安防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排查,督促他们尽快整改,不给犯罪分子可钻的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