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府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均为冲积平原,只有西部少部分地区为太行山东麓前的低山丘陵地带。大名府的位置,恰好坐落在太行山与泰沂山脉最近的平原通道处,这个通道上接河北平原,下接豫东平原,将华北平原的上下两部分连成浑然一体。
在《大名府志》一书中将其形势归纳为:“近则地回沙麓,河抱衡漳;远则东连齐鲁,西接太行。……气势联络,隐若重关,真河朔之重镇,北门之锁钥也。”
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一书中则是这样描述大名府的:“府西峙太行,东连河济,形强势固,所以根本河北,而襟带河南者也。”
同时因明代初期建都于南京应天府,对南京来说,也可以说大名府是京畿南直隶的北大门。
当然了,胡文霆是被上天强行安排穿越到大明的,他在这之前根本不可知道自己在未来的某天会被穿越到大明来,因此也不可能在此之前就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
所有的这些内容,都是这两天和王家彦聊天的过程当中了解到的,而对于王家彦这名天启年间的进士来说,这些内容则是可以做信手拈来的。
而作一名兵部官员,王家彦又对大名府所处的战略位置着重进行了分析,于是无意中就让胡文霆产生了一个要在大名府建立一个根据地或者说立足点的想法。
他想把一些重要的工业项目安排在大名府这个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随着胡文霆和秋萍等人的关系逐渐变得亲密起来,再加上又相继结识了范景文、王家彦等人,他已经开始逐渐融入了如今的大明社会之中,或者说,他已经开始有些喜欢上大明了,因此决定安心的长期在大明生活下去。
既然想安心的在大明长期生活下去,那就势必要为自己的安全作一个全面的规划。京城那边虽然有朱由检这个护身符在,但是一旦自己在京城的产业扩大到一定规模之后,难免会让一些人眼红,最终铤而走险向自己下手。
因此,在自己没有拥有比较强悍的自保能力之前,还是很有必要把自己的产业进行一些隐藏,以免过早的引起京城那帮勋贵大臣们的注意。
第二,就是王家彦在途中向自己介绍的关于大名府的地理位置,让胡文霆相中了大名府这个地方。因为离大名府东边不远的地方就大运河,对于自己今后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运输,能提供很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