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宋应星这个博物学家的加盟之后,回隆镇在各个方向的研究活动都开始步入正规化轨道。因此,在胡文霆离开的这三个多月时间里,他先前安排下去的几个研究项目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尤其是宋应星会同郝大勇等一批比较爱钻研的工匠,一起研究设计出来的一批简单机械,让各工坊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比如手动式车床的开发成功,让枪管的生产速度以及产品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而郝大勇更是利用刚研制出来的车床,开始琢磨着在枪管内雕刻胡文霆曾经对自己提起过的那种膛线,而且还真让他取得了成功。
唯一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因为找不到硬度特别高的材料来制作铣刀,因此,雕刻膛线的速度一直提不上来,而且,目前用碳钢制作的铣刀,基本上完成一到两支枪管的膛线雕刻之后,就达到了报废的程度。
如此一来,这种带膛线的枪管生产速度自然也很难得到提高了,郝大勇一个白天加黑夜的赶工,每天也就只能生产出一支合格的枪管,因此,到目前为止,总共也就生产出来几十支这种带膛线枪管。而组装完成的火铳更是仅有寥寥的数支。
紧接着,郝大勇又在宋应星的点拨下,试制成功了金属弹壳的子弹,不过也是因为无法进行机械化生产,其产能无法提高,因此,只能算作是实验室产品。
更有意思的是,自从宋应星从胡文霆一鳞半爪的描述中,领略到化学的神奇之处以后,就开始迷上了化学实验,经常半夜三更还待在实验室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一些猜想。
当然了,由于宋应星的化学基础实在是太差了,因此,其大多数天马行空般的想法,在进行实验之后,都被证明是不可行的。
在花掉一大笔银子却没能取得任何一项有用的研究成果之后,宋应星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于是就收拾起有些浮躁的心情,重新投入到新式火药的研究,以及胡文霆曾经提到过的那种可以救人性命的药物的研制。
由于胡文霆已经给出一个大致的研究方向,再加上宋应星的博学基础,因此,在他的带领下,他和那帮少年研究人员很快就在这两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郝大勇研制出金属弹壳的基础上,以及宋应星等人对火药进行了升级之后,毕懋康也完成了一款后装式重炮的研制,据初步测试,其射程达到了五里以上,几乎比大明当前火炮的射程翻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