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之乱是封建王侯对中央政权的最后一次冲击,虽然之后地方挑战中央的事经常会发生,但是游戏规则已经变了,当然,如果一定要上升到人性高度,所有的战争都没有区别,但是也没必要升到那么高。从这之后,封建这个词的原始涵义越来越淡,到后来基本消失了,封土建国只存在于文字,或者某个野心家的头脑里。
从这个角度讲,刘濞是中国最后一位诸侯王。而由秦始皇嬴政开创的,真正意义上统一的大中国,开始成形了。
最感到欣慰的自然是皇帝刘启,每天笑容挂在脸上。刘濞造反时,刘启仿佛一夜之间老了十岁,现在又仿佛年轻了十岁,他的国家得救了。然而在他内心深处有个非常痛苦的角落,每每想起,黯然神伤,他的老师晁错。
晁错被杀后,刘启问前线回来的人,吴楚知道晁错死讯后,有什么反应?得到的回答是,杀晁错一点作用也没起,吴楚根本当不知道,清君侧杀晁错纯粹只是个口号。
刘启深深叹了一口气,连声说后悔后悔。他也只能口头后悔一下,晁错全家都被杀了,没留下后人,想补偿也没机会。
虽说这件事,很大程度他是受袁盎、窦婴等群臣胁迫,但最后批准的毕竟是他。他所能做的,就是每年在晁错的忌日,派人祭奠一番,放点祭品,烧两柱香。
梁王刘武因为成功抵抗吴楚联军进攻,功盖天下,各种通报表扬文件连篇累牍,刘武也把自己当成国家拯救者。
曾经最强的几个诸侯已经在七国之乱中消失,如今整个中国刘武的光芒最盛,甚至皇帝见了他都有几分谦让。不只是功劳的关系,还有后宫里的窦太后,刘嫖、刘启、刘武的亲娘。
老人普遍都最喜欢最小的孩子,窦太后也一样。窦太后对刘武的过多关照,让刘启都自感无奈。
刘武自问不亚于老哥刘启,只不过刘启是皇长子才做上皇帝位,所以他和刘启见面,从来都不客气,什么诸侯礼数,国家制度,都抛到一边。
刘武在梁国都城大兴土木,城市规划、建筑规格全部照着长安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刘启还送了他一杆天子旗,刘武每次出门,都是高举大旗,尾随千军万马,路人回避,每到一处高喊梁王驾到…(出言跸,入言警)。
按照当时规定,诸侯王每年都要来长安朝拜,但是有严格限制,最多在长安逗留二十天,这期间,只能和皇帝见四面。第一面是家庭性质的,诸侯王和皇帝聊聊家常,说说闲话什么的,不对外;第二面,正月初一,诸侯向皇帝献礼,这次是公开的;第三面,第二面之后三天,皇帝设宴款待诸侯,赏赐礼物,这次也是公开的,各种各样的人都参加;第四面,第三面之后两天,诸侯向皇帝告别,回封地,这次是私人性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