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西汉爆浆史> 第103章 推恩令下 诸侯分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3章 推恩令下 诸侯分崩(1 / 2)

当年刘邦迫于六国后人满地跑的形势,和鉴于前秦灭国的教训,不得已而封诸侯。这事没有对错,只不过是刘邦和时代的妥协,不得已而为之。

他自己对这些封国也是极其不放心的,所以拼着一条老命,借陈烯造反一事,灭掉了韩信、彭越和英布。而后定了一条规矩,不姓刘的不能封王。这是帝国对付诸侯的第一步。

吕后时期,刘姓诸侯都还没成气候,被压得很惨。

文皇帝刘恒即位,刘姓诸侯王们也羽翼丰满,齐王刘襄甚至竖起大旗,气势汹汹西来,准备接管长安。这让刘恒太担心了。一代奇才贾谊适时出现,为刘恒提供了一条智慧含量非常高的策略:把王国们拆了。刘恒施行了,于是齐国被拆为七份(齐、城阳、济北、济南、胶东、胶西、菑川),淮南国被拆为三份(淮南、衡山、庐江)。但是吴国他没敢动,因为吴王刘濞没死,他找不到理由拆,而且吴国实力太强,他也不太敢,所以他对吴国还是笼络为上。刘恒同样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埋下了祸端。刘恒的裂国政策算是帝国对付诸侯的第二步。

景皇帝刘启对诸侯几乎有除之而后快的感觉了,他有些野蛮的倾向催生了晁错这位快刀手,不就是诸侯吗?砍!削!大汉可不是中央政府形同虚设的周朝。

一刀砍到石头上,弹回来,迸到了自己的脑袋瓜,七国之乱发生了。幸而刘恒为刘启留下了一员擎天大将,周亚夫用三个月时间平定了这场突如其来的叛乱。一心谋国的晁错以身殉国,晁错的死一半是他自己的性格,一半是时代使然,注定诸侯们的气数未尽。

其后梁王刘武恃宠而骄,长安争储,甚至不惜制造恐怖行动。诸侯的势力似乎有反弹的倾向。难得刘启坚持住了立场,刘武失败,郁郁而死。

刘启不得不继续贾谊的策略,分拆诸侯,于是赵国被拆为六国(赵、河间、中山、清河、广川、常山),梁国被拆为五国(梁、济川、济东、山阳、济阴),并且立下规定:各王国政府,不再由王国自己组织,而是完全由中央政府决定。削藩和对王国进行改造,这是第三步。

应该说经过三代人不懈地努力,到刘启时期,诸侯已经丧失了对抗中央政府的能力。

但是这些大大小小的王国,却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烂摊子,如果刘彻和他的先辈一样,单纯地安心治国,这个摊子烂着也无所谓,继续一点点拆,一点点回收,理论和实际上都非常可行,统一早已是大势所趋,再拦的摊子也经不住长年累月的收拾和打扫。

但是刘彻要对匈奴用兵,要扩张,势必倾全国之力,如果这些诸侯们趁火打劫,在刘彻背后来那么一两下,即便伤不到根本也够刘彻受的。攘外要安内,所以免不了要继续打压诸侯,都消失了才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