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西汉爆浆史> 第214章 傅太后王莽名号之争 王莽辞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4章 傅太后王莽名号之争 王莽辞职(2 / 2)

刘欣不得不战战兢兢地签字同意。刚来长安两天就要把地头蛇的老大赶走,这种事做起来总是心里发虚的。所以刘骜在同意后面加了一堆辅助条款,包括但不限于:不用回封地当地主,继续住在长安;赐金(铜)五百斤,巨款;最高规格专车一辆;从未央宫派专人到王莽家,供其差用;每隔十天送皇家酒席一桌;王莽的叔叔王根、堂兄弟王舜、王莽自己增加封邑数量;丞相孔光、大司马何武额外有赏赐;王莽每隔半个月到未央宫朝拜皇帝一次,礼节同三公;王莽的叔叔,之前因为犯事被赶出长安的王立,重回长安…

王莽这辞职,简直回肠荡气,这哪像辞职啊,娶个媳妇儿都收不到这么多礼金。

而更重要的是,王莽是因为坚持原则而辞职,长安城几乎无一人不赞许,甚至崇敬。

王莽以英雄般的姿态踏出未央宫那一刻,长安一半人心已经跟着他走了。

王莽和傅太后的冲突一次因为名号,一次因为坐席位置,看似小题大作,实则背后是大大的政治问题。傅太后精力过剩,没事可做只好干政,这是大汉的老传统,从吕后就开始了,不用多说。她和刘欣从定陶国带过来的一批人,跟长安这套现有的成熟的班底,不可避免要起冲突。能安排人的位置就那么多,定陶帮的人一个个眼绿,他们这帮人本来可能一辈子都没机会来长安的啊。定陶帮的老大傅太后跟长安城的领军人物王莽,不打起来就太不正常了,而本应作为中间人调停、搞平衡的皇帝刘欣,则严重偏袒定陶帮---不是他不懂,是他见了自己奶奶就浑身哆嗦。

一般情况而言,藩王来首都即位做皇帝,本来就是弱势,野皇帝嘛,人家认不认你都是个问题,最好不要搞什么大换血。这件事上,做得最漂亮的是文皇帝,从代国来长安做皇帝,低调,示弱,长安以前什么样现在还什么样;做得最差的是昌邑王刘贺,屁滚尿流来长安,把长安群臣当敌人对待,结果都知道了,不到一个月,被废了。

只能说刘欣比较幸运,因为王莽不是一个喜欢搞事的人,元后是个对政治不怎么热衷的人,否则俩人联合起来,很难讲刘欣和傅太后能不能招架得住。

王莽回家后,关上了家门。

接替王莽大司马职位的是傅喜。傅喜是傅太后的亲侄儿,皇帝刘欣的表叔。傅太后娘家人丁很兴旺,比较成器的有三个侄儿,傅喜,傅晏,傅商,现在都有爵位和职位。刘欣的母亲丁太后那边有三个比较像样,叔叔丁宪,丁望,弟弟丁明。当然,强势的是傅家,丁家基本上算跟屁虫。

丁傅两家封侯的有八个人;担任三公九卿将军等高级职务的加一起有十三个;担任其他中级职务的加一起有二十多个人。从规模上讲,比之成帝时的王家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他们的日子过得远不如当年王家。刘欣给这些人封侯和晋职,一是为加强自己的势力,藩王即位嘛,在没有根基,免不了如此;二是因为傅太后的关系,不得不大封外戚---但刘欣也懂得培养自己的势力,何必一定要外戚。而且刘欣不像成帝刘骜那样性格弱势,有自我放逐倾向,刘欣对这些表叔啊舅舅啊很讨厌,根本不放给他们权力(帝不甚假以权势,不如王氏在成帝世也),刘欣也不怕他们----但他怕奶奶傅太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