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贡院外,里三层外三层,被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的守卫围得水泄不通。
考生们鱼贯而入,弘治十二年的会试,这场决定无数人命运的较量,终于拉开了帷幕。
欧阳志已步入了他的考棚,准备在这历史性的时刻,书写自己的篇章。
他的内心,宛如泛起层层涟漪,不由自主地涌起了一股感恩之情。恩师的栽培,如同甘霖滋润,让欧阳志的今日风光无限。然而,有时恩师的行为,却让他既感动又忍俊不禁。
无奈,命运如同捉弄,父母、君王,皆非他所能左右。即便是恩师,一旦拜入门下,便如同刻在石碑上的字,不可更改。
深吸一口气,欧阳志努力驱散杂念,仿佛与这春寒料峭的天气形成鲜明对比。
虽然已是阳春三月,但冷风依旧凛冽,仿佛预示着几日后,雪将再次降临。这变幻莫测的天气,让人难以捉摸。
欧阳志紧了紧衣领,从考篮中取出笔墨,准备迎接挑战。
当吉时到来,差役们高声呼喊:“大宗师有令,开题!”
“开题……”
伴随着一声声呼喊,众多差役手持高高的牌子,从明伦堂出发,朝着各个考场走去。
终于,那写有题目的牌子停在了欧阳志面前。
他定睛一看,只见牌子上写着:“有美玉于斯。”
有……美……玉……于……斯……
欧阳志心中一震,这道题,他再熟悉不过了。
恩师曾让他们反复练习的题目中,就有这“有美玉于斯”,而他不知已经研磨了多少遍。当时,欧阳志还认为这道题不过是无用功。
因为一般的考官,根本不会出这样的题目,他们更偏爱那些“学而”、“君子成人之”、“为政以德”、“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之类的经典题。
毕竟,这样的题目即便再如何刁钻,或是如何截题,也是四平八稳的。
何况,大家猜测的主考官是四平八稳的王鳌,王公所出的题目,一定是正大光明,蕴含大道的。
然而,谁曾想,此次主考,竟然是李东阳。
不仅如此,竟然还出了“有美玉于斯”这样的题目,这题太偏了!都说李公才智过人,擅长出怪题和偏题,今日果然如此。
这是否意味着,他欧阳志运气爆棚,偶遇了这“瞎猫碰上死耗子”的好运?
又或者,恩师事先得知了考题?
不,绝无可能。恩师的性格,本就与清流不合,李公身为内阁大学士,怎么可能泄露考题给他?至于其他考官,如程敏政等人,更不可能与恩师有任何瓜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