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这才停下手中的活计,回望一眼,神态自若,显然是早已习惯了这种劳作。
众人上前,他却只说了两个字:“继续。”
继……继续……在这片土地上,斯文不再是束缚,而是融入了汗水与泥土,共同谱写着新的篇章。
在金色的阳光下,劳作的农民们如同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挣扎的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的人已经力不从心,想要放弃,但尊严让他们咬紧牙关,继续挥舞着锄头,与土地搏斗。
时间仿佛在汗水中流淌,一个时辰过去了,庄户人家送来了热腾腾的茶水与香喷喷的蒸饼。贵族们每日享受着山珍海味,而这些农民,他们的日常却只有两餐,早餐?不,早餐就是他们的早餐,只有吃饱喝足,才能迎接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正午时分,他们无法回家生火做饭,于是便像贵族们享用早餐一样,由家人送来冷茶和蒸饼,勉强填饱肚子,直到夜幕降临。
当蒸饼和茶水送来,一群饥饿的读书人如狼似虎般涌了上去。平时不起眼的蒸饼,如今却成了香饽饽。
“饿极了!”
朱厚照一边啃着蒸饼,一边龇牙咧嘴地钻进人群,也抢到了一个。突然,他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仿佛蒸饼中蕴藏着某种魔力,让他忘记了疲惫。
“这蒸饼,为何以前从未觉得如此美味?”
东宫的厨子们,你们真的该好好反省了!
而王守仁,依旧保持着他的从容不迫,坐在田埂上,慢悠悠地吃完了蒸饼,然后拿起汗巾擦拭着额头,将斗笠轻轻放下。接着,他从怀中神奇般地取出了一部书。
“没错……”
此时此刻,尽管大家又累又饿,但没有人有心思去争论什么程朱理学,什么格物致知,什么大道至简。然而,王守仁却拿出了一部书,大声朗读起来:“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也。言君能举用善人,置之禄位,教诲不能之人,使之才能,如此则民相劝勉为善也,农者,百业之本也,农兴,则百业兴,农衰,则兴乱之世,不久矣……”
“……”
刘健远远地听着王守仁的朗读,这篇文章,他竟……有些熟悉。
猛地,他想了起来,此文乃前年淮北遭灾时,他亲自抓过的一部淮北劝农书。刘健甚至还记得,这篇文章是他命翰林撰写,三个内阁大学士亲自过目修订,然后上呈陛下,陛下点头首肯的文章。
难怪……这么的耳熟……
不错,耕作之后,拿出劝农书来读,这法子真是别出心裁。
不对,这是寓教于乐吗?分明是寓教于苦!
只有林蒙,才会有这么多鬼主意,想来……这定是林蒙的鬼主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