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个案子之后。
清江衙门顿时就清闲了下来。
李九章也变成了个闲散老爷,173件案子交给信任典史张守忠。
张员外屁股挨板子之后,都还没有好,就在家里每天忙着整理卷宗。
儒学馆的考试也举行完了。
一批混杂着总督衙门培养的细作,比如另一位地球上的穿越者苏红兵,再加上零星几个都去了太平国谋发展。
但是大部分人都留了下来。
因为这次考试的基数太大了,李九章要求组织全县所有的士子都参加县试。
基本上能把字写完整,年龄超过十八岁的男人,都被李九章留了下来。
说是要亲自给他们上课。
清江儒学馆。
“全县户籍九万七千户,人口几十万,结果识字不到千人,能够勉强写一篇文章的,也就不到500人,剔除年龄不到18岁的一百人,还有40人连夜跳槽去了太平国,现在就剩360人?”
李九章站在儒学馆的石台上对着身旁的陈庭雨算账,360位被他强行破格提拔成秀才的士子都站在下面望着他。
其中陈树生也站在人群里,他也考过了。
“老爷莫生气,气坏身体不划算。”
陈庭雨跟在李九章的身后劝慰道。
老教谕最近称病不出,学正周未都也抱恙躺家里,儒学馆现在就靠陈庭雨忙上忙下。
“360人,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本官亲自教导你们,当然,跟着本官学知识,不会亏待了你们,每人每年五两银子的俸禄。”
李九章望着台下的读书人,年龄大的都已经四十多岁了,年龄小的也才刚满十八岁。
按照考试标准,没有几个人能考取功名,因为名额限制了,一次就那么多名额。
他对这些学子,这些被他破格提拔成秀才的读书人寄予厚望。
成了县太爷,大顺皇帝又给他安了一大堆头衔,所以做什么事情,州府衙门的阻力几乎没有。
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五两,这可是360人啊,老爷,你可得算算账,千万别头脑发热呀!”
这一次不仅是陈训导吃惊,就连跟着李九章身后的彩衣绿蝶都忍不住张口结舌,彩衣更是提醒李九章。
其实一个秀才一年可以领到朝廷补贴的4两白银,一个月是三百三十三文铜钱。
按照一文钱三个菜包子,两文铜钱就是一碗阳春面,只要不去勾栏院看花魁,基本都是够花销了,甚至还有不少存款。
“李大人,你说的是真的吗?”
“知县大人,你可别后悔呀,教我们读书,还给我们发银子,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呀?”
“五两,该不会是让我们这群秀才当兵吧?学生听说县太爷正在筹建衙门边军,这就打起我们的主意了吧?”
……
正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