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我的父亲是曹操> 第332章 父子之谈立大势,郭奉孝不请自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2章 父子之谈立大势,郭奉孝不请自来(2 / 2)

许都,是因为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决策,才在颍川郡逐步凸显出来的,在过去,尚叫许昌之际,那规模还是很小的,就因为汉帝刘协定都于许,在近些年的不断发展下,许都才逐步成为曹氏核心的战略要地。

对于定都于许,而非是别的地方。

曹昂过去没有想那么多,但是随着在南阳等地历练,曹昂才逐步看出该地的重要性,当然这其中也牵扯到一些妥协。

先说妥协。

在曹操没有迎奉天子前,以兖州这块四战之地立足,核心之地是在东郡、济阴郡交汇的黄河以南之地。

那段时期下,曹操跟兖州派的关系极好,听从陈宫所献之策,据兖州以战四方,这让曹操开始崭露头角。

汝颍一派那个时候在曹操麾下尚不凸显,以陈宫为首的兖州派,才是跟沛谯一系并驾齐驱的。

直到曹操杀了边让,使得本就有些隔阂的兖州派,彻底将矛盾给激化了,这导致曹操在起兵征伐陶谦之际,陈宫他们迎吕布入兖州,给曹操打了个措手不及。

战事最焦灼时,曹操还控制着的地方就三处,也是在那一战后,荀彧彻底赢得曹操的信赖,而与荀彧地位相同的,还有程昱、夏侯惇。

夏侯惇就不说了,这一直都得曹操信赖,在兖州那一战后,这种信赖更是无法复刻了。

因为荀彧的地位提升,使得一批颍川出身的谋士才俊,得以在举荐后到曹操麾下,得到曹操的重用。

像曹操念念不忘的戏志才,那就是荀彧举荐的,只可惜这位大才因病早逝了,曹操每每想起都感到惋惜。

这种趋势保持下,就让汝颍派逐步取代兖州派,而直到一场变故出现,先后有人向曹操进谏要迎汉帝,这使得曹操的战略核心势必要迁移。

毕竟真迎奉汉帝了,不可能说处在危险动荡下,必须要确保秩序安稳才行,所以一场针对迁移核心的探讨就展开了。

既要确保迎奉汉帝后核心安稳,又要确保能发挥好该战略优势,如何发挥好优势?即所处的位置,必须能兼顾到关中,荆州等地,还能保有足够纵深,以应对来自北方的威胁,还要能确保对兖州的掌控,对青、徐等地的震慑,如此态势下,许县就逐步脱颖而出了。

其实曹操是有意选雒阳的,毕竟凭借雒阳的地理环境,还有诸多关隘把守,那无疑是最佳选择。

但是吧,雒阳此前遭到战乱破坏,依着当时曹操的实力,根本就无法支撑起修复雒阳的消耗,有如此庞大的开支,倒不如多招募些兵士,毕竟曹操迎奉天子后,那是跟袁绍进一步交恶了。

也是在渐渐想明白这些,曹昂才愈发坚定自己所想,一定要在汝颍派、沛谯派以外,在多凝聚起几股派系,以达到彼此制衡,彼此牵制的作用,对于一方势力而言,过分依赖某一派是不好的。

至于说派系内耗,那就是在考验上位者了。

对于曹昂而言,他坚信曹操不会让这种事发生的,毕竟曹操狠起来的时候,那是真的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