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史事讲将2隋唐五代> 第二十九章 托孤辅臣——褚遂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九章 托孤辅臣——褚遂良(2 / 2)

褚遂良的父亲褚亮去世,他不得不暂时回乡守孝,后被起用为黄门侍郎,中书令,成为继魏徵之后,与刘洎、岑文本、马周、长孙无忌一样,在唐代政坛上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大臣。唐太宗李世民在弥留之际,将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召入卧室,对二人说:“卿等忠烈,简在朕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诸葛,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须尽诚辅佐,永保宗社。”对太子李治说:“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在,国家之事,我就放心了。”于是命令褚遂良起草诏书。

李治继皇帝位,封褚遂良为河南县公,次年,又升为河南郡公,后借故把他贬为同州刺史。三年后,高宗又把他召回身边,征拜为吏部尚书,同时监修国史,加光禄大夫,又兼为太子宾客,又升为尚书右仆射,执掌朝政大权,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顶峰。

在是否立武昭仪为皇后的斗争中,褚遂良与长孙无忌强烈反对任何废黜王皇后的企图,高宗召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以及褚遂良,进官商议废后立后之事。褚遂良发了一通议论,给皇帝泼了一瓢冷水,而他的那种不要命的态度——将官笏放在台阶上,同时也把官帽摘下,叩头以致于流血——更使皇帝大为恼火,让士兵把他强行拉了出去。而坐在皇帝后边的武氏则恨不得立刻将他处死,在关键的时候,善于迎合旨意的李积却说了一句话:“此乃陛下家事,不合问外人。”这一来既改变了唐王朝的命运,也将褚遂良等人推入了悲剧的深渊。

武氏被册封为皇后,褚遂良也被武皇后赶出朝廷,褚遂良调到离京师极远的桂州去任都督。武则天则与许敬宗、李义府一起,诬告中书令来济、门下侍中韩瑗与在广西的褚遂良共谋反叛。晚年的褚遂良又一次被贬——这一次是被贬到更远的爱州,褚遂良在绝望之中,上了一封陈情书给高宗,诉说自己曾长期为高祖与太宗效劳,最坚决地支持高宗继位等等,结果仍是无济于事。

禇遂良在爱州带着遗憾离世,享年六十三岁,在他死后,武则天等人还没有放过他,一方面把他的官爵削掉,另一方面把他的子孙后代也流放到爱州。神龙政变后恢复官爵,后追赠谥号“文忠”,配享高宗庙庭;唐德宗时追赠太尉;唐懿宗时经安南观察使高骈奏请,将褚遂良在爱州的坟墓及后裔归葬于阳翟。

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