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于北庭作《北庭作》,因唐肃宗在凤翔,岑参遂自北庭到唐肃宗行在,并在凤翔作《行军诗二首》等。裴荐、孟昌浩、魏齐聃、杜甫和韦少游五人荐岑参可为谏官,唐肃宗以岑参为右补阙,扈从唐肃宗归长安。
岑参常与左省、右省两省僚友杜甫、王维、贾至等唱和,作有《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等。大概因为指述权佞而由右补阙转任起居舍人,暂任虢州长史,开始出关赴任。不久后,兼任殿中侍御史,充任关西节度判官。
天下兵马元帅雍王李适,会师陕州来讨伐史朝义,岑参任掌书记,大约在冬季,岑参入长安,改任考功员外郎,次年转任虞部郎中。岑参转任库部郎中,岑参被贬为嘉州刺史,与少尹成贲一同自长安前往成都,二人行至梁州,因成都政局纷乱滞留其地。
杜鸿渐任剑南西川节度使,表岑参为职方郎中,兼殿中侍御使,岑参遂入其幕府。岑参自梁州前往利州益昌与杜鸿渐会合,到达利州益昌,入剑门关,抵达成都。赴嘉州刺史任,作有《招蜀客归》等,因被罢官而自嘉州东归,到达戎州时受亡命之徒所阻,而无法继续沿着水路东归,滞留沪口,后自陆路北归成都,秋冬之际,岑参逝于成都旅舍,享年约五十二岁。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诗歌意境新奇,风格奇峭,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词采瑰丽,热情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其诗歌的题材涉及到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在盛唐时代,岑参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