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史事讲将2隋唐五代> 第八章 诗圣——杜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章 诗圣——杜甫(2 / 2)

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杜甫往奉先省家,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着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