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申锡,字庆臣,桂阳郡义昌县人,唐朝中期大臣。出身贫寒,颇有文才,中进士后,授校书郎,迁湖南观察韦贯之从事,历任监察御史、起居舍人,任礼部员外郎,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参掌机要,出任尚书左丞、同平章事。图谋清除权阉,事情失败后,被诬勾结漳王李凑谋反,贬为开州司马,去世时年七十五岁。后平反昭雪,追赠尚书右丞、同平章事,累赠兵部尚书,谥号文懿。
宋申锡,家族被称为广平郡宋氏,祖父宋素,父亲宋叔夜,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但文才很好。中进士后,他在秘书省任校书郎。失宠的宰相韦贯之因反对唐宪宗对藩镇作战而被罢相、逐出长安改任湖南观察使后,邀请宋申锡做他的从事,此后宋申锡就在藩镇工作。
唐敬宗在位,宋申锡任礼部员外郎,很快又任翰林侍讲学士。据记载,宋申锡行事谨慎,不结党,与朝廷官员间激烈的党争形成对比,他的升官是为了让别人学习。
唐敬宗被弑,弟唐文宗继位,宋申锡任户部郎中,参与起草诏书,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当时,唐文宗忌惮权阉,认为是宦官害死了他的祖父唐宪宗和兄长唐敬宗。掌握神策军的王守澄是一个大权阉,他的助手郑注公开受贿,令文宗很不快。文宗相信宋申锡的忠诚和谨慎,认为可以和宋申锡商量,并借机私下命他将一些官员组成团体,合作夺王守澄的权,并许诺封他为宰相。宋申锡任尚书左丞,随后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实际相当于宰相,由于他的良好声誉,很多人希望他拜相,但从他的行为看,他的能力其实不足。
作为清除权阉计划的一部分,宋申锡推荐王璠任京兆尹,并秘密向王璠透露了文宗的计划,但王璠泄密,使王守澄和郑注有所警觉,郑注指使神策军将领豆卢着诬指宋申锡和漳王李凑图谋推翻文宗,立李凑为帝。当王守澄将豆卢着的弹劾报告给文宗时,文宗震惊了,信以为真,下令调查。王守澄希望神策军立刻将宋申锡灭门,但被内官马存亮制止。文宗也立刻下令召集所有的宰相,当宋申锡、路随、李宗闵、牛僧孺都来到宫门时,一个宦官说宋申锡不在被召之列。宋申锡便知道自己一定是获罪了,用笏板敲头,回家待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