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史事讲将2隋唐五代> 第三十四章 尽心匡谏——李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四章 尽心匡谏——李绛(1 / 2)

李绛,字深之,赵郡赞皇人,唐朝中期政治家、宰相。出身赵郡李氏东祖,登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词科,初授校书郎,补渭南县尉,拜监察御史,授翰林学士。任职勤勉,屡有匡补,升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后与权贵有隙,托称足疾,请求去职,被罢为礼部尚书,转兵部尚书。唐穆宗、敬宗时,两任东都留守,又拜尚书右仆射;唐文宗时,被召为太常卿,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累封赵郡公。山南兵变,李绛为乱军所害,年六十七,册赠司徒,谥号贞。

李绛,考中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授秘书省校书郎,任满后,补任渭南县县尉,拜监察御史。以本职充任翰林学士,不久,改授尚书主客员外郎调任司勋员外郎,升司勋郎中、知制诰。李绛自登第以来,均担任内职,他为官勤勉,以匡救劝谏为己任。

朝臣裴武、柳公绰、白居易等,有的被奸人排挤、陷害,特加贬黜,李绛每每密疏论救,都使其得到宽宥。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逝世时,其子王承宗袭位,唐宪宗准备派人接任,如若王氏不从则派兵征讨,以革除河朔诸镇世袭的弊端。李绛认为不应对成德镇用兵,建议先解决相对孤立的淮西镇,宪宗不听,命宦官吐突承璀领兵讨伐王承宗,之后战事进展果然不顺。李绛尽心匡正补益,宪宗多次向他询访朝政,屡有协助。

宪宗因宦官进言,解除李绛翰林学士之职,罢为守户部侍郎,判本司事。李绛拜相,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相位上,李绛与同僚李吉甫不和。李绛因足疾上章请求免职,被免知政事,授礼部尚书,加检校户部尚书,出任华州刺史。不久,入朝任兵部尚书,后遭逢母亲去世,李绛离职为母服丧,再加检校吏部尚书,因得罪宠臣皇甫镈,只被任命为河中观察使。

皇甫镈获罪被贬,李绛重任兵部尚书,新即位的唐穆宗李恒任命李绛御史大夫。唐穆宗沉湎于游猎巡幸,李绛在延英殿极力劝谏,穆宗都未予采纳,李绛借病辞职,再次担任兵部尚书。

昭义节度使刘悟去世,临终留表请求让其子刘从谏袭任节度使,李绛秘密奏请立即任命靠近昭义军的一位大臣充任节度使,令其兼程赴镇,以“疾雷不及掩耳”之势迫使刘从谏来不及抗命,只能听命朝廷。但此时宰相李逢吉、宦官王守澄已受刘从谏贿赂,都奏请让他任昭义节度留后,所以唐敬宗不能采纳李绛的主张。

李绛奉行正道,在当时颇有名望,但他性格刚直、嫉恶如仇,对待贤者与不肖之人态度判然有别,因此屡遭他人忌恨。一次,李绛与御史中丞王播相遇道中,王播未避让他,李绛上奏论说事理,敬宗命门下、中书两省详议,群臣都支持李绛。但李逢吉庇护王播而厌恶李绛,便罢免他仆射之职,改授为太子少师,分司东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