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滔应主持闽政的王审知征聘并得到重用,他悉心辅佐王审知治闽,尽情施展自己的抱负,提倡节约官府开支、减赋税、轻徭役;重商务、开港路、兴旺海上贸易;建学校、育人才,发展地方文化,王审知一一采纳了黄滔的建议。
当朱温篡唐后,割据各地的军阀纷纷称王,黄滔审时度势,以一个老练的政治家眼光,建议王审知“宁为开门节度使,不为闭门天子”。王审知接受了黄滔的建议,奉后梁、后唐为正朔,使福建在天下大乱、军阀混战的情况下,能够独享太平,30年免受兵祸。
朱温为拉拢王审知,也逐步为他加官进爵,拜王审知为中书令、福州大都督;次年,又加封王审知为闽王。对于黄滔的匡正之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黄御史集》评价说:“王审知据有全闽,而终守臣节,滔匡正之力为多。”黄滔的匡正之功,致使闽地一时成为乐土,北方名士李洵、韩偓、崔道融、赵观文、王涤等人,纷纷来闽避乱,他一一礼遇这些流亡名士,名士们逐“悉主于滔”。
黄滔,在作为一名政治家的同时,不失诗人本色,他将自唐高祖武德至昭宗天佑年间,福建诗人写下的诗歌,编集成《泉山秀句》30卷,这是福建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可惜后来散佚于乱世。
黄韬辅佐王审知八年,官至监察御史里行、威武军节度推官。晚年离福州回莆田定居,病逝于东里家中,终年72岁,葬于离家约两里许的乌石山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