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史事讲将2隋唐五代> 第九章 助晋伐襄——马希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章 助晋伐襄——马希范(2 / 2)

刘勍再次率楚军围攻彭士愁退据的营寨,并截断彭士愁的水源、粮道,并向河里放置毒药,援军中毒后也失去战斗力。刘勍借着大风,用火箭焚烧彭士愁的山寨,向他进攻,彭士愁率领他指挥下的土兵逃入奖州、锦州的深山,彭士愁遣派其子彭师暠率领诸土酋长献纳溪、奖、锦三州的印信,地图向楚国投降。

因彭士愁在土家民族中威望颇高,马希范一时无可奈何,只得相约议和。经过谈判后,历时两年的割据战争结束,双方缔结盟约,铸铜柱立于溪州会溪坪。

在永顺会溪坪铸立“溪州铜柱”,彭士愁与楚划江而治,酉水之南归楚,酉水之北归彭士愁。并且和约还规定:楚国军民不能随意进入溪州;彭士愁属下的部落酋长如有冒犯楚国的,只能由彭士愁科惩,楚国不能发军讨伐;楚国不能在彭士愁的辖区内征兵;彭士愁的辖区的官吏由彭士愁任免等等。

溪州铜柱的确立,结束了彭士愁与楚王之间长达两年的割据战争,开创了民族自治的先河,为日后土司制度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勍领兵回师长沙,马希范表奏彭士愁为溪州刺史,任用刘勍为锦州刺史,从此土家儿女归于楚国,纳二十余州并入楚国版图。马希范自称是东汉马援的的后人,便用铜五千斤铸立一个铜柱,高一丈二尺,埋入地下六尺,铭刻誓词在柱上,把它立在溪州。

马希范接受后晋的诏命,派遣天策都军使张少敌,统领战船一百五十艘进入汉江,帮助后晋将领高行周,讨伐据守襄州的安从进。

马希范建造天策府,楼宇的宏伟盛大达于极点,门窗栏槛都用金玉作装饰,涂刷墙壁用的朱红色的砂粉就使用几十万斤;铺盖地面用的地衣,春天和夏天用竹篾编织的席子,秋天和冬天用木棉纺织的布匹。马希范与他的子弟以及僚属游乐饮宴在其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