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其他老师纷纷颔首,表示对这个决定的认可之际,原本安静坐在一旁的、原来初二班级的班主任杨老师的弟弟——那位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小杨老师突然站起身子,高声说道:“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那不妨就让我先来负责蹲守这项任务吧!毕竟我还年轻,精力充沛,相对来说更能胜任这份工作。”
此时,李雨连忙开口道:“可是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因我而起的,如果要找人蹲守,理应是由我亲自出马才更为合适。”然而,他的话音未落,杨老师便迅速地反驳起来:“绝对不行!正因为此事与你密切相关,所以你才不能参与蹲守。因此,还是由我的弟弟来执行此次蹲守任务最为妥当。”
见此情形,李雨显然并不甘心就此放弃,仍试图继续为自己争取参与的机会。但正当他准备再次据理力争之时,一直在旁倾听众人讨论的李校长果断地挥了挥手,示意他暂时停止发言,并沉稳地开口说道:“好了,小李老师,你就不要再说啦。目前来看,确实如杨老师所言,小杨老师率先承担蹲守任务较为适宜。倘若经过一段时间的蹲守之后,依然未能成功找到那个放纸条的学生,届时咱们再共同商讨其他应对之策便是。”
杨老师和李校长之所以坚决反对李雨参加蹲守,实际上有着深层次的顾虑。他们深知李雨还年轻气盛,万一真的蹲守到那名学生,恐怕以他冲动的性子,很难保证不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来。而这些不可控的后果,无疑是两位教育工作者最不愿意看到的。
对于杨老师和李校长的担忧,聪明的李雨心里自然也是明白的。尽管心中略有不甘,但他还是选择尊重他们的意见,不再坚持自己亲自参与的想法。
经过一番商议之后,李校长找到学校门卫老杨师傅,并请他取来一把学校大门的备用钥匙,然后也拿了一把自己办公室的钥匙交给小杨老师。要知道,平日里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当全校师生全部离开校园后,老杨师傅都会尽职尽责地将教学楼的大铁门锁上。然后第二天清晨,天还未亮时他又会早早赶来开启这扇大门,迎接新一天的到来。这次,李校长特别嘱咐老杨师傅,一定要像往常一样按时开锁,不能因为此次事件而打乱正常的作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