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大军神机营在此地无法发挥战力,皇爷爷,孙儿还是赞成余千户的意见。”朱瞻基很着急。
“太孙,说了多少次,这种时候称职务。”朱高煦斜眼看着朱瞻基说道。
“是,汉王爷!”朱瞻基愤愤不平拱手。
“众将听令。”朱棣懒得理会儿子和孙子两人斗气。
“卑职在。”众人拱手齐声应答。
“汉王率刘江、朱荣所部佯攻三峡口,切记不可暴露真实兵力。余贤接替刘江为先锋,从取道三峡口南向忽兰忽失温进军,在马哈木反应过来之前,到达战场决战!”
朱棣采纳了余贤的意见,因为这个方案,和当年起兵时遇到的情况一样,自己带着靖难大军在济南跟铁铉死磕,那段被一个文官折腾得满头包的岁月是他不愿回想的耻辱。
是姚广孝建议放弃攻打济南率军长驱直入,出其不意夺取徐州后一路向南兵临南京城下,在李景隆和朱橞策应下攻入南京,夺得帝位。
而余贤的这个意见,不能说和当年姚广孝的计策一模一样,只能说是没有区别。
现在的大明不可能对这个地方实现有效的统治,那么为什么要付出伤亡去攻打这么一个没有战略价值的谷口,能绕过去和瓦剌主力决战不是更好吗?
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个大明,除了自己和余贤,其他人想的是过一天算一天,蒙古人来了就打回去,或者发动一场大战,让他们一二十年不敢大规模骚扰边境而已,而没有设想过去彻底解决问题。
自己想在有生之年解决蒙古人的问题,而余贤想的是如何将蒙古人规划入大明的统治。
不管最终目的如何,都急需一次次军事上的胜利来实现。
军帐内对于锦衣卫出身的余贤担任先锋是很有意见的,可皇帝在这里,他们再有意见也得憋着。
余贤很快接管了刘江的前锋大军,鉴于明军已经暴露在三峡口的瓦剌士兵眼里,因此余贤率部在黄昏时分借着升灶炊烟的掩护下通过隘口进入计划的行军路线,佯攻的明军此刻也开始对三峡口进行试探性攻击。
马哈木这边也很着急,他始终在三峡口和忽兰忽失温之间摇摆不定,尽管已经接到三峡口守军的奏报,可是截止现在,明军的攻击都是试探性的,连大炮都没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