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大宋第三帝国> 第237章 土地私有呼声再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7章 土地私有呼声再起(2 / 2)

王华阳曾经告诉过陆秀夫,要想大宋长治久安,第一条就是土地国有,让大宋所有的人都拥有土地,只要有土地,农民就饿不死,那么农民就不会造反,而农民的人口占天下百分之九十的人口。

但是陆秀夫却告诉王华阳,说王华阳想的太简单了,从古至今,造反都是由农民开始的,但是造反的组织者都是地主和士大夫,最后得利的还是地主和士大夫,农民还是农民,农民起义大部分时间都是被人利用了,而利用他们的人正是后来的得利者。

陆秀夫告诉王华阳,要想稳固大宋,只要稳定了朝堂就可以了,不需要考虑农民,他们根本成不了气候,而想要稳定朝堂,就要平衡各方面的势力,军队是皇家必须要依仗的势力,因此,在任何时候一定要牢牢抓住军权,只有抓住了军队,才能平衡各方势力。而想要抓住军权,陆秀夫给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陆秀夫告诉王华阳,二十万军民撤到大宋岛后,有十万人是军人,而这些军人又是赵家、钱家、袁家、刘家、狄家、宋家、张家等七大家族及十几个小家族的族人组成的,赵家是皇族,不必多说,自认是以赵昺为尊,而张家、钱家族人数却是最多,张家的族人自不必多说,是张世杰大人的族人,张世杰大人去世后,陆秀夫从张家选出了张拱出任礼部侍郎,而钱家则是推出了钱森作为自己家族在朝中的代表,袁家推出了袁崇武、刘家推出了刘敬、刘权,狄家推出了狄继隆,宋家推出了宋安,而这些人,现在都在大宋的朝堂内担任要职。

而整个大宋朝廷的官员,基本也都是这些家族的后人,大宋在中原时还能通过科举考试往官员队伍里加进去贫民百姓子弟,进而扶植这些穷人家的孩子用以平衡各大家族的势力,但是到了海外,大宋虽然还在进行科举考试,但是科举考试成为了一个过场,中举的读书人基本都是这几大家族的子弟,寻常百姓家的孩子即使读书再好也不可能中举。

王华阳曾询问陆秀夫为什么不将科举舞弊的官员抓起来,这样就可以给普通人一个晋升通道,朝堂上也会有普通人进入,陆秀夫则告诉王华阳,官场和商场基本相同,说白了都是利益的交换,这些家族舍生忘死、抛弃他们在中原的产业,与蒙古人战斗了这么多年,誓死追随两个四五岁的孩子,并在海外将大宋复国,他们每个家族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现在大宋在海外稳定了,也是时候考虑报答这些家族了,他们将自己的子弟送进官员的队伍,无非就是想让自己的后人生活的好一点,在他们看来,大宋的今天是他们的族人用性命换来的,而如果朝廷执意录用那些只会读书,对大宋复国没有一点功劳的人,也会寒了他们誓死追随的心。也因此,陆秀夫看着每年报上来的新任官员的名单都会直接让这些人通过,不为别的,只为报答那些为了大宋复国而死去的他们的族人。

大宋虽然在海外复国,赵昺成为大宋的皇帝,但是大宋的军权和行政权还掌握在这些家族的手中,陆秀夫告诫王华阳,要想光复中原,第一步一定是要有一个稳定的后方,而一个稳定的后方,除了军队要听从自己的命令外,还要仰仗文官集团,皇帝的政策再好,也是需要这些文官去执行的,如果这些文官阳奉阴违,其危害程度比军队哗变更严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