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不必多虑,自古生死自有定数。如今老朽对关内已无丝毫益处,或许只有出关教化胡人多行善举,尚存一丝用武之地。”
见他提起胡人,尹喜满脸不屑:
“先生,那些胡人尚未开智,犹在茹毛饮血,您想要教化他们,真是比登天还难呢!”
“俗语云,事在人为。凡事需全力以赴,方能得偿所愿。事不宜迟,老朽明日便动身出函谷关,去那墟荒之境一探究竟。”
尹喜见他才刚到,便又执意要走,不由急忙劝阻:
“断断不可呀老先生,眼下严冬将至,塞外寒风肆虐,冷如冰窖一般。先生不如且在城内歇养,待来年春暖雪化之时,再出关也不迟。您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定邦之志,何不趁此机会着书,撰写治国利民之良策。纵使当下无以致用,但或许千百年后流芳百世万人敬仰也未可知。”
老子听了,心内不禁感慨:
“是呀,我此番出关,必定难再返回中原。唉……可惜一腔治国抱负竟……也罢,我且将毕生思想撰写着书,乞望后世有贤明圣君能翻阅浏览,依书所言施行无为而治,也算造福黎民。”
想罢,便答应了下来。
尹喜也不敢怠慢,当即命人搜集城内所有竹简,以供先生撰写为人处世及治国之策。
至此,老子一连闭关数月,着写巨作《道德经》,待到春暖花开之时,恰好完稿封笔。
内庭中,只见一兵卫急匆匆跑来奏报:
“禀尹将军,伯阳先生让小人将此物,进献将军!”
言罢,只见几个士兵忙着将一摞摞竹书,搬抬进来。
尹喜见状,便知已大功告成,不由喜出望外:
“伯阳老先生呢,他在何处?快去请他入府,此等造福苍生之大功,本将军要设宴为天下黎民答谢之!”
“禀将军,老先生已骑青牛出门,径往西边关外而去,嘱咐吾等不必搅扰将军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