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主要是现在媒体不发达,推广不太好做。不然卖1000万册,都是可以的。
这个阶梯版税,后世那么流行,是有道理的。
对于出版方和作者,都是十分有利的。在场的,都愉快地欣然同意,但各自的想法却不一样。
印刷厂的几位老同志,看向杨晓帆的眼神,都和蔼柔和了许多。
这个孩子好啊,学习好,人也实诚。知道可能书卖得不多,不愿意拿那么多的钱。
省下的都是厂子的要紧钱啊。厂子确实不景气,能省一点就是一点啊。
女编辑则崇拜地看着杨晓帆,心里那个羡慕啊。看人家这个儿子,多么出色,多么厉害。
这个方案出的,正大光明地多赚钱。还让所有人都满意,没有任何意见,真不愧是理科状元,智商就是高。
刘前进则拿出笔,在白纸上计算了一下,不禁倒出一口凉气。杨首席这么有信心吗?
出版社的老编辑却呆住了,这样的版税方法,他闻所未闻,但又确实很实用,对于维护出版社的利益太好了。
特别对于一些小有名气的作家,动不动就要10个点的版税,书卖的还特别差。
出版社为此很是头疼,但用这个方法,不就一劳永逸了吗。
你说你有名气,你的书肯定卖的好,那版税就分层次啊。如果能卖到30万册,给你12%都行。
老编辑真是觉得不虚此行。但他也有些心虚,自己不看好人家的书,还抢了人家的办法。
这样做,是不是有点过分。
就在这种相对比较平静的气氛中,杨晓帆又提出了两条建议。
杨晓帆尽量用平和舒缓的语气讲话:
“各位领导,作为作者,对于我的四本书,能够在咱们印刷厂出版,我非常高兴。”
“但也有两点小小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刘前进厂长非常和气地说:
“作者的建议,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我们的合作,你想说什么,直接说,不用客气。”
杨晓帆向着刘厂长点了点头,然后朗声说道:
“我是作者,也是学生。学生对于教辅资料,是非常欢迎的。但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很多资料的字非常小。现在很多高中生眼睛都已经近视了,有的甚至初中就近视了。看小字非常费力费眼。”
“因此,第一条建议,出版我的笔记,能不能字体稍微大一些?”
“书皮上可以写,‘大字版更能保护眼睛’。相信这个也能引发一定的购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