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在二战时期,日本的中岛四式 Ki - 84“疾风”战斗机虽说性能也算不错,其最大飞行速度不过才 624 公里每小时。
而且它所配备的武器,也就是 2 挺 13.2 毫米机枪和 2 门 20 毫米机炮,虽然火力看起来较强,但在现代空空导弹面前,根本就毫无招架之力,几乎就是送死的命运。
然而,林毅也考虑到了未来可能出现的变数。假如将来有可能对上德国的 ME - 262 或者其他喷气式战斗机,那也不必过于担忧。因为还有一个可行的办法,那就是把国内库存的歼 - 6 买过来。
歼 - 6 可是有着辉煌的生产历史。它从 1958 年开始投入生产,一直到 1983 年停产,在这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总产量竟然高达 5205 架,平均每年的生产量大约为 200 架。
其中,国内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装备的数量就约有 4000 多架,不仅如此,它还作为军售产品,先后成功出口到十多个国家,出口销售的总量达到了 780 架。直到2010年歼-6才全部退出现役。
如此庞大的数量和广泛的应用,足以证明歼 - 6 的价值和影响力。有了歼 - 6 作为后盾,在面对各种潜在的空中威胁时,无疑会增添更多的应对底气和战略选择。
听完林毅的解释后,王景旭还是建议买几架次鲲鹏战略轰炸机,他想着既可以当运输机用也可以当轰炸机用,当轰炸机用的时候少挂载一些炸弹。
“林毅,我仔细考虑了一下,你说的熊式轰炸机确实有它的优势,不过鲲鹏也并非毫无用处。我们可以在使用它作为轰炸机时,适当减少炸弹挂载量,以降低对飞机结构的影响,延长其使用寿命。
这样既能发挥它的运输功能,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轰炸任务的需求。你看能不能再帮我们弄几架回来呢?” 王景旭目光坚定地看着林毅说道。